-
诺贝尔文学奖 编辑
诺贝尔文学奖(英语:NObel laureates in Literature;瑞典语:Nobelpriset i litteratur)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该奖旨在奖励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理想倾向之最佳作品者。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发。1931年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死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死后追授的获奖者。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甄选委员会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颁奖典礼于每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并由瑞典国王亲自颁奖。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显示,诺贝尔文学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由瑞典文学院颁发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截至2020年,共有119人获得该奖,其中115次由一人获得,4次由二人分享;其中有7年因故停发;有8年延迟一年颁发;有17位女性获奖。
中文名:诺贝尔文学奖
外文名:英语:Nobel laureates in Literature;瑞典语:Nobelpriset i litteratur
主办单位:瑞典文学院
首次颁发:1901年12月10日
首届得主:苏利·普吕多姆
公布时间:每年10月
颁奖时间:12月10日
颁奖地点:瑞典斯德哥尔摩
颁奖人:瑞典国王
颁奖周期: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
奖励内容: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
奖励对象: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理想倾向之最佳作品者
部分得主
1895年11月27日,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以下简称:诺贝尔)在他逝世前一年写成的最后一份遗嘱于巴黎的瑞典挪威俱乐部签订。根据最后遗嘱所述,他的遗产将用于建立一系列奖项,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用于设立五个诺贝尔奖的资产占诺贝尔总资产的94%,即3100万瑞典克朗 。1897年4月26日,诺贝尔的遗嘱才经挪威议会通过执行,执行人朗纳·索尔曼和吕多尔夫·利耶奎斯特(Rudolf Lilljequist)设立了诺贝尔基金会,管理遗产和奖金 。遗嘱通过后,议会委任瑞典文学院为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机构 。诺贝尔基金会其后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判据上达成了协议。
1900年,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颁布诺贝尔基金会的新规条,章程中改为“如今来创作的”或“如今才显示出其意义的”作品,“文学作品”的概念扩展为“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即包括历史和哲学著作。
1901年12月10日,在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首次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1914年、1918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诺贝尔文学奖未授奖。
1931年,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死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死后追授的获奖者 。
1940年—1943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诺贝尔文学奖未授奖。
1958年,俄罗斯出生的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面对苏联政府的压力而不得不拒绝领取该奖。
诺贝尔奖官网宣布莫言获奖
1964年,让-保罗·萨特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因此同样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 。1974年,诺贝尔基金会章程规定,除非诺贝尔奖宣布后死亡,否则不得追授诺贝尔奖 。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
2018年5月4日,由于性丑闻风波,瑞典文学院取消在2018年颁发诺贝尔文学奖,保留到2019年一起颁发 。
2019年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彼得·汉德克 。
2021年10月7日,Abdulrazak Gurnah获得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
奖项综述
诺贝尔文学奖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奖金的金额取决于诺贝尔基金会那一年的收入 (自1901年以来的所有奖金,请参阅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在有多于一位获奖者的情况下,奖金会平分,或是其中一人得一半,另外二人各得四分之一。如果获奖者拒绝领奖,或者在次年10月1日前未能按基金会的要求兑取奖金支票,奖金都将自动并入主基金。
奖金
诺贝尔文学奖金由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基金会统一管理,由瑞典文学院评议和决定获奖人选,因此,院内设置了专门机构,并建立了诺贝尔图书馆,收集各国文学作品、百科全书和报刊文章。
每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都会获得一笔奖金以及记有奖金金额的一份文件。2009年的奖金为1千万瑞典克朗(约140万美元) 。2012年,由于削减预算,奖金降至8百万瑞典克朗(约110万美元) 。奖金金额会随着诺贝尔基金会当年的收入而变动。如果同时有多于一位得奖者,则奖金可以平分。
评选过程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
不得自荐。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
每年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每年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每年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分别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出席并授奖 。
提名流程
根据规定,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给有能力和资格提名的人发送机密文件,由他们推荐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人选,合格的提名人(Qualified nominators)要求如下:
1.瑞典文学院院士和各国相当于文学院士资格的人士;
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4.各国作家协会主席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提名过程,来自诺贝奖官方网站
评选考核
瑞典文学院的文学家们
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相关章程,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由瑞典文学院负责,瑞典文学院共有18名成员,负责从诺贝尔文学委员会推荐的候选人中选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诺贝尔文学委员会是审查提名并甄选候选人的工作机构,它由四到五名成员组成 。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法规规定,被提名人名单从不向公众发布,被提名人本身也不会得知自己被提名。提名记录封存50年 。
评奖结果
截至2022年,共有119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中115次由一人获得,4次由二人分享 。
年份 | 获奖者 | 国家(注1) | 语言 | 获奖原因(注2) | 作品类型 |
1901年 | 苏利·普吕多姆 | 诗歌,散文 | |||
1902年 | 特奥多尔·蒙森 | 德意志帝国 | 德语 | 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不朽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 历史,法律 |
1903年 | 比昂斯滕·比昂松 | 挪威 | 挪威语 | 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 诗歌,小说,戏剧 |
1904年 | 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 | 法国 | 奥克语 | 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神,加上他对普罗旺斯语言的重要研究 | 诗歌,文字学 |
何塞·埃切加赖 | 西班牙语 | 他以个人的独特风格创作的丰富又杰出的戏剧,复兴了西班牙喜剧的伟大传统 | 戏剧 | ||
1905年 | 亨利克·显克维支 | 波兰语 | 由于他在历史小说写作上的卓越成就 | 小说 | |
1906年 | 乔祖埃·卡尔杜齐 | 意大利语 | 不仅是由于他精深的学识和批判性的研究,更重要是为了颂扬他诗歌杰作中的创作气势,清新的风格和抒情的魅力 | 诗歌 | |
1907年 |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 | 英国(生于英属印度) | 英语 | 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像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 | 小说,短篇故事,诗歌 |
1908年 | 鲁道尔夫·欧肯 | 德意志帝国 | 德语 | 他对真理的热切追求、他对思想的贯通能力、他广阔的观察,以及他在无数作品中,辩解并阐释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哲学时,所流露的热诚与力量 | 哲学 |
1909年 | 塞尔玛·拉格洛夫 | 瑞典 | 瑞典语 | 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像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 小说,短篇故事 |
1910年 | 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 | 德意志帝国 | 德语 | 表扬这位抒情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以及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家,在他漫长而多产的创作生涯中,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精神之艺术至境 | 诗歌,戏剧,小说,短篇故事 |
1911年 | 莫里斯·梅特林克 | 法语 | 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剧作品,不但想像丰富,充满诗意的奇想,有时虽以神话的面貌出现,还是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想像 | 戏剧,诗歌,散文 | |
1912年 | 盖哈特·霍普特曼 | 德意志帝国 | 德语 | 欲以表扬他在戏剧艺术领域中丰硕、多样的出色成就 | 戏剧,小说 |
1913年 |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 英属印度 | 孟加拉语 |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 诗歌,小说,戏剧,短篇故事,音乐 |
1914年 | 未颁奖 | ||||
1915年 | 罗曼·罗兰 | 法国 | 法语 | 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 小说 |
1916年 | 魏尔纳·海顿斯坦姆 | 瑞典 | 瑞典语 | 褒奖他在瑞典文学新纪元中所占之重要代表地位 | 诗歌,小说 |
1917年 | 卡尔·阿道夫·盖勒鲁普 | 丹麦语 | 因为他多样而丰富的诗作——它们蕴含了高超的理想 | 诗歌 | |
亨利克·蓬托皮丹 | 丹麦 | 丹麦语 | 由于他对当前丹麦生活的忠实描绘 | 小说 | |
1918年 | 未颁奖 | ||||
1919年 | 卡尔·斯皮特勒 | 德语 | 特别推崇他在史诗《奥林帕斯之春》的优异表现 | 诗歌 | |
1920年 | 克努特·汉姆生 | 挪威 | 挪威语 | 为了他划时代的巨著《土地的成长》 | 小说 |
1921年 | 阿纳托尔·法郎士 | 法国 | 法语 | 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乃在于他高让的文体、怜悯的人道同情、迷人的魅力,以及一个真正法国性情所形成的特质 | 小说,诗歌 |
1922年 | 哈辛特·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 | 西班牙 | 西班牙语 | 由于他以适当方式,延续了戏剧之灿烂传统 | 戏剧 |
1923年 | 威廉·巴特勒·叶芝 | 英语 | 由于他那永远充满着灵感的诗,它们透过高度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 诗歌 | |
1924年 | 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 | 波兰 | 波兰语 | 我们颁奖给他,是因为他的民族史诗《农夫们》写得很出色 | 小说 |
1925年 | 萧伯纳 | 英国(生于爱尔兰) | 英语 | 由于他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它们那种激动性讽刺,常涵蕴著一种高度的诗意美 | 戏剧,文学批评 |
1926年 | 格拉齐亚·黛莱达 | 意大利 | 意大利语 | 为了表扬她由理想主义所激发的作品,以浑柔的透彻描绘了她所生长的岛屿上的生活;在洞察人类一般问题上,表现的深度与怜悯 | 诗歌,小说 |
1927年 | 亨利·柏格森 | 法国 | 法语 | 因为他那丰富的且充满生命力的思想,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光辉灿烂的技巧 | 哲学 |
1928年 | 西格里德·温塞特 | 挪威(生于丹麦) | 挪威语 | 主要是由于她对中世纪北国生活之有力描绘 | 小说 |
1929年 | 托马斯·曼 | 德语 | 由于他那在当代文学中具有日益巩固的经典地位的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 | 小说,短篇故事,散文 | |
1930年 | 辛克莱·刘易斯 | 英语 | 由于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动人的叙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开创新风格的才华 | 小说,短篇故事,戏剧 | |
1931年 | 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 | 瑞典 | 瑞典语 | 由于他在诗作的艺术价值上,从没有人怀疑过 | 诗歌 |
1932年 | 约翰·高尔斯华绥 | 英国 | 英语 | 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 | 小说 |
1933年 | 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 | 法国(生于俄罗斯) | 俄语 | 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 | 短篇故事,诗歌,小说 |
1934年 | 路伊吉·皮兰德娄 | 意大利 | 意大利语 | 他果敢而灵巧地复兴了戏剧艺术和舞台艺术 | 戏剧,小说,短篇故事 |
1935年 | 未颁奖 | ||||
1936年 | 尤金·奥尼尔 | 美国 | 英语 | 由于他剧作中所表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它们完全符合悲剧的原始概念 | 戏剧 |
1937年 | 罗杰·马丁·杜·加尔 | 法国 | 法语 | 由于在他的长篇小说《蒂伯一家》中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和真实性这是对人类生活面貌的基本反映 | 小说 |
1938年 | 赛珍珠 | 美国 | 英语 | 她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传性的杰作 | 小说,传记 |
1939年 | 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 | 芬兰语 | 由于他在描绘两样互相影响的东西——他祖国的本质,以及该国农民的生活时——所表现的深刻了解与细腻艺术 | 小说 | |
1940年 | 未颁奖 | ||||
1941年 | 未颁奖 | ||||
1942年 | 未颁奖 | ||||
1943年 | 未颁奖 | ||||
1944年 | 约翰内斯·威廉·扬森 | 丹麦 | 丹麦语 | 由于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像,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新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 | 诗歌 |
1945年 |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 西班牙语 | 诗歌 | ||
1946年 | 赫尔曼·黑塞 | 瑞士(生于德意志帝国) | 德语 | 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让的风格 | 小说,诗歌 |
1947年 | 安德烈·纪德 | 法国 | 法语 | 为了他广泛的与有艺术质地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以无所畏惧的对真理的热爱,并以敏锐的心理学洞察力,呈现了人性的种种问题与处境 | 小说,散文 |
1948年 | 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 | 英国(生于美国) | 英语 | 对于现代诗之先锋性的卓越贡献 | 诗歌 |
1949年 | 威廉·福克纳 | 美国 | 英语 | 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 小说,短篇故事 |
1950年 |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 | 英国 | 英语 | 表彰他所写的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 | 哲学 |
1951年 | 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特 | 瑞典 | 瑞典语 | 由于他在作品中为人类面临的永恒的疑难寻求解答所表现出的艺术活力和真正独立的见解 | 诗歌,小说,短篇故事,戏剧 |
1952年 |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 法国 | 法语 | 因为他在他的小说中剖析了人生的戏剧,对心灵的深刻观察和紧凑的艺术 | 小说,短篇故事 |
1953年 | 温斯顿·丘吉尔 | 英国 | 英语 | 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 | 历史,散文,回忆录 |
1954年 |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 美国 | 英语 | 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 | 小说,短篇故事,剧本 |
1955年 | 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内斯斯 | 冰岛语 | 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动、史诗般的力量,使冰岛原已十分优秀的叙述文学技巧更加瑰丽多姿 | 小说,短篇故事,戏剧,诗歌 | |
1956年 |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 波多黎各(生于西班牙) | 西班牙语 | 由于他的西班牙抒情诗,成了高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最佳典范 | 诗歌 |
1957年 | 阿尔贝·加缪 | 法国 | 法语 | 由于他重要的著作,在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 | 小说,短篇故事,戏剧,哲学,散文 |
1958年 | 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 | 苏联 | 俄语 | 在当代抒情诗和俄国的史诗传统上,他都获得了极为重大的成就 | 小说,诗歌,翻译 |
1959年 |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 | 意大利 | 意大利语 | 由于他的抒情诗,以古典的火焰表达了我们这个时代中,生命的悲剧性体验 | 诗歌 |
1960年 | 圣-琼·佩斯 | 法国 | 法语 | 由于他高超的飞越与丰盈的想像,表达了一种关于目前这个时代之富于意象的沉思 | 诗歌 |
1961年 | 伊沃·安德里奇 | 南斯拉夫(生于奥匈帝国) |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 由于他作品中史诗般的力量——他借着它在祖国的历史中追寻主题,并描绘人的命运 | 小说,短篇故事 |
1962年 | 约翰·斯坦贝克 | 美国 | 英语 | 通过现实主义的、寓于想像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观察 | 小说,短篇故事,剧本 |
1963年 | 乔治·塞菲里斯 | 希腊(生于奥斯曼帝国) | 他的卓越的抒情诗作,是对希腊文化的深刻感受的产物 | 诗歌 | |
1964年 | 让-保罗·萨特 | 法国 | 法语 | 因为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对我们时代发生了深远影响 | 小说,哲学,戏剧,文学批评,剧本 |
1965年 |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 苏联 | 俄语 | 由于这位作家在那部关于顿河流域农村之史诗作品中所流露的活力与艺术热忱——他藉这两者在那部小说里描绘了俄罗斯民族生活之某一历史层面 | 小说 |
1966年 | 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 | 以色列(生于奥匈帝国) | 希伯来语 | 他的叙述技巧深刻而独特,并从犹太民族的生命汲取主题 | 小说,短篇故事 |
奈莉·萨克斯 | 瑞典(生于德意志帝国) | 德语 | 因为她杰出的抒情与戏剧作品,以感人的力量阐述了以色列的命运 | 诗歌,戏剧 | |
1967年 | 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 | 危地马拉 | 西班牙语 | 因为他的作品落实于自己的民族色彩和印第安传统,而显得鲜明生动 | 小说,诗歌 |
1968年 | 川端康成 | 日语 | 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质 | 小说,短篇故事 | |
1969年 | 塞缪尔·贝克特 | 法国(生于爱尔兰) | 英语及法语 | 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 | 小说,戏剧,诗歌 |
1970年 |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 | 苏联 | 俄语 | 由于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借着它,他继承了俄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 | 小说,纪实文学 |
1971年 | 巴勃鲁·聂鲁达 | 智利 | 西班牙语 | 诗歌 | |
1972年 | 海因里希·伯尔 | 联邦德国 | 德语 | 为了表扬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 | 小说,短篇故事 |
1973年 | 帕特里克·维克托·马丁代尔·怀特 | 澳大利亚(生于英国) | 英语 | 由于他史诗与心理叙述艺术,并将一个崭新的大陆带进文学中 | 小说,短篇故事,戏剧 |
1974年 | 埃温特·约翰逊 | 瑞典 | 瑞典语 | 以自由为目的,而致力于历史的、现代的广阔观点之叙述艺术 | 小说 |
哈里·埃德蒙·马丁逊 | 瑞典 | 瑞典语 | 他的作品透过一滴露珠反映出整个世界 | 诗歌,小说,戏剧 | |
1975年 |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 | 意大利 | 意大利语 | 由于他杰出的诗歌拥有伟大的艺术性,在不适合幻想的人生里,诠释了人类的价值 | 诗歌 |
1976年 | 索尔·贝娄 | 美国(生于加拿大) | 英语 | 由于他的作品对人性的了解,以及对当代文化的敏锐透视 | 小说,短篇故事 |
1977年 | 阿莱克桑德雷·梅洛 | 西班牙 | 西班牙语 | 他的作品继承了西班牙抒情诗的传统和吸取了现在流派的风格,描述了人在宇宙和当今社会中的状况 | 诗歌 |
1978年 |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 美国(生于波兰) | 意第绪语 | 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 小说,短篇故事,回忆录 |
1979年 | 奥德修斯·埃里蒂斯 | 希腊 | 希腊语 | 他的诗,以希腊传统为背景,用感觉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锐,描写现在认为自由和创新而奋斗 | 诗歌 |
1980年 | 切斯瓦夫·米沃什 | 波兰;美国 | 波兰语 | 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状态 | 诗歌,散文 |
1981年 | 埃利亚斯·卡内蒂 | 英国(生于保加利亚) | 德语 | 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 | 小说,戏剧,回忆录,散文 |
1982年 |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 哥伦比亚 | 西班牙语 | 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像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 小说,短篇故事,剧本 |
1983年 | 威廉·戈尔丁 | 英国 | 英语 | 他的小说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状况 | 小说,诗歌,戏剧 |
1984年 |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 | 捷克语 | 他的诗富于独创性、新颖、栩栩如生,表现了人的不屈不挠精神和多才多艺的渴求解放的形象 | 诗歌 | |
1985年 | 克洛德·西蒙 | 法国 | 法语 | 由于他善于把诗人和画家的丰富想像与深刻的时间意识融为一体,对人类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描写 | 小说 |
1986年 | 沃莱·索因卡 | 尼日利亚 | 英语 | 他以广博的文化视野创作了富有诗意的关于人生的戏剧 | 戏剧,小说,诗歌 |
1987年 | 约瑟夫·布罗茨基 | 美国(生于苏联) | 英语 | 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是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及浓郁的诗意 | 诗歌 |
1988年 | 纳吉布·马哈富兹 | 埃及 | 阿拉伯语 | 他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 | 小说 |
1989年 | 卡米洛·何塞·塞拉 | 西班牙 | 西班牙语 | 带有浓郁情感的丰富而精简的描写,对人类弱点达到的令人难以企及的想像力 | 小说,短篇故事 |
1990年 | 奥克塔维奥·帕斯 | 西班牙语 | 他的作品充满激情,视野开阔,渗透著感悟的智慧并体现了完美的人道主义 | 诗歌,散文 | |
1991年 | 纳丁·戈迪默 | 南非 | 英语 | 以强烈而直接的笔触,描写周围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其史诗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裨益 | 小说,短篇故事,散文 |
1992年 | 德里克·沃尔科特 | 圣卢西亚 | 英语 | 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和广阔的历史视野,是其献身多种文化的结果 | 诗歌 |
1993年 | 托妮·莫里森 | 美国 | 英语 | 其作品想像力丰富,富有诗意,显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 | 小说 |
1994年 | 大江健三郎 | 日本 | 日语 | 通过诗意的想像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像世界,描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 | 小说,短篇故事 |
1995年 | 谢默斯·希尼 | 爱尔兰(生于英国) | 英语 | 由于其作品洋溢着抒情之美,包容著深邃的伦理,揭示出日常生活和现实历史的奇迹 | 诗歌 |
1996年 | 维斯瓦娃·辛波丝卡 | 波兰 | 波兰语 | 由于其在诗歌艺术中警辟精妙的反讽,挖掘出了人类一点一滴的现实生活背后历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 | 诗歌 |
1997年 | 达里奥·福 | 意大利 | 意大利语 | 其在鞭笞权威,褒扬被蹂躏者可贵的人格品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与中世纪《弄臣》一书相媲美 | 戏剧 |
1998年 | 若泽·萨拉马戈 | 葡萄牙 | 葡萄牙语 | 由于他那极富想像力、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意味的作品,我们得以反复重温那一段难以捉摸的历史 | 小说,戏剧,诗歌 |
1999年 | 君特·格拉斯 | 德国 | 德语 | 其嬉戏之中蕴含悲剧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类淡忘的历史面目 | 小说,戏剧,诗歌 |
2000年 | 高行健 | 法国(生于中国) | 汉语 | 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睿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拉开了新的道路 | 小说,戏剧,文学批评 |
2001年 | 维迪亚达·苏莱普拉萨德·奈保尔 | 英国 | 英语 | 其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我们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 | 小说,散文 |
2002年 | 凯尔泰斯·伊姆雷 | 匈牙利语 | 表彰他对个人在对抗强大的强权时经历的深刻刻画以及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 小说 | |
2003年 | 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 | 南非;澳大利亚 | 英语 | 精准地刻画了拉开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 小说,散文,翻译 |
2004年 |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 德语 | 她用超凡的语言以及在小说中表现出的音乐动感,显示了社会的荒谬事情 | 小说,戏剧 | |
2005年 | 哈罗德·品特 | 英国 | 英语 | 他的作品揭示了日常絮谈中的垃圾、强行拉开了封闭房间的窗帘 | 戏剧 |
2006年 | 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 | 土耳其 | 土耳其语 | 在追求故乡忧郁的旅程中,发现了文明冲突与交流的全新象征 | 小说,剧本,散文 |
2007年 | 多丽丝·莱辛 | 英国(生于伊朗) | 英语 | 她以怀疑主义、激情和想像力审视一个被拉开的文明,她登上了这方面女性体验的史诗巅峰 | 小说,戏剧,诗歌,短篇故事,回忆录 |
2008年 | 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 | 法国;毛里求斯 | 法语 | 标志文学新开端的作家,作品有诗意的创新,感性的痴迷,对文明主宰下的人性求索 | 小说,短篇故事,散文,翻译 |
2009年 | 赫塔·米勒 | 德国(生于罗马尼亚) | 德语 | 以诗的凝炼,散文的率直,描绘失所者的处境 | 小说,诗歌 |
2010年 |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 秘鲁;西班牙 | 西班牙语 | 因他对权力结构描绘,以及他那反抗、起义、失败的犀利印象 | 小说,短篇故事,散文,戏剧 |
2011年 |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 瑞典 | 瑞典语 | 因为经过他那简练、透通的意象,我们得以用崭新的方式来体验现实世界 | 诗歌,翻译 |
2012年 | 莫言 | 汉语 | 用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 小说,短篇故事 | |
2013年 | 艾丽斯·芒罗 | 加拿大 | 英语 | 当代短篇小说的大师 | 短篇小说 |
2014年 |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 法国 | 法语 | 用出色的“回忆艺术”唤醒了最难以道明的人类命运 | 小说 |
2015年 | 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 白俄罗斯(生于苏联) | 俄语 | 有如蕾丝布料的作品,为当代人种植了纪念花园 | 散文、调查报导 |
2016年 | 鲍勃·迪伦 | 美国 | 英语 | 在伟大的美国音乐传统上创造出新的诗意表达形式 | 诗歌、歌词 |
2017年 | 石黑一雄 | 英国(生于日本) | 英语 | 在伟大情感的小说世界中找到现实世界与虚幻深渊的连结 | 小说、戏剧 |
2018年 |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 波兰 | 波兰语 | 在叙事想像上充满百科全书般的热情,代表着一种跨越边界的生活方式 | 诗歌、小说、散文 |
2019年 | 彼得·汉德克 | 奥地利 | 德语 | 富有语言学才能的作品探索了人类经历的周边及特殊性 | 小说、剧本 |
2020年 | 露易丝·格丽克 | 美国 | 英语 | 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 诗歌、随笔 |
2021年 |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 英国(出生于坦桑尼亚) | 英语 | 对殖民主义影响以及文化和大陆鸿沟中难民命运的毫不妥协和具有同情心的关注 | 小说 |
2022年 | 安妮·埃尔诺 | 法国 | 法语 | 因她以勇气和临床医生般的敏锐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 | |
2023年 | 约恩·福瑟 | 挪威 | 尼诺斯克语(新挪威语) | 表彰他的创新戏剧和散文,言说难以言喻之事 | 小说、戏剧、散文 |
注1:这里的国家信息是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官方主页提供的信息列出,并不一定为得奖者真实的国籍或出生地。
注2:这里所引用的获奖理由是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官方主页提供的英文原文翻译列出,这一栏中的条目链接是与获奖者的获奖原因相关的研究领域与历史;需要了解每一位获奖者的具体工作,请由名字一栏中的内链到对应得奖者的词条中查看,或到诺贝尔基金会的官方主页中相关获奖者的页面中查看 。
统计情况
已下统计数据为截至2022年,内容来源于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 |
年龄 | 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在1907年获奖时41岁); 最年长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多丽丝·莱辛(在2007年获奖时88岁) |
共有17位女性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分别是塞尔玛·拉格洛夫(1909年)、格拉齐亚·黛莱达(1926年)、西格里德·温塞特(1928年)、赛珍珠(1938年)、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1945年)、奈莉·萨克斯(1966年)、纳丁·戈迪默(1991年)、托妮·莫里森(1993年)、维斯瓦娃·辛波丝卡(1996年)、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2004年)、多丽丝·莱辛(2007年)、赫塔·米勒(2009年)、艾丽斯·芒罗(2013年)、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2015年)、奥尔加·托卡尔丘克(2018年)、露易丝·格丽克(2020年)、安妮·埃尔诺(2022年)。在六个诺贝尔奖中,这是女性获奖人次第二多的奖项,仅次于和平奖 | |
死后获奖 | 1931年,埃里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特死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
拒绝领奖 | 1958年,俄罗斯出生的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面对苏联政府的压力而不得不拒绝领取该奖 1964年,让-保罗·萨特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因此同样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 |
停发 | 有7年因故停发(1914年、1918年、1935年、1940—1943年),其中1914年、1918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1943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
延迟 | 有8年延迟一年颁发(1915、1919、1925、1926、1927、1936、1949、2018年) |
写作语言
已下统计数据为截至2019年,116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使用的写作语言,内容来源于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 ||||
英语:29 | 意大利语:6 | 希腊语:2 | 芬兰语:1 | 葡萄牙语:1 |
法语:16 | 俄语:6 | 日语:2 | 希伯来语:1 | 克罗地亚语:1 |
德语:14 | 波兰语:5 | 汉语:2 | 匈牙利语:1 | 土耳其语:1 |
西班牙语:11 | 挪威语:3 | 孟加拉语:1 | 冰岛语:1 |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1 |
瑞典语:7 | 丹麦语:3 | 捷克语:1 | 欧西坦语:1 | 阿拉伯语:1 |
注: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913年)用孟加拉语和英语写作,塞缪尔·贝克特(1969年)用法语和英语写作,约瑟夫·布罗茨基(1987年)用俄语写作诗歌和英语写作散文,这三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分别按照孟加拉语,法语和俄语进行统计 。
颁奖典礼
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在每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每次颁奖典礼都是下午举行,这是因为诺贝尔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30去世的,在1901年第一次颁奖时,人们便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时刻举行仪式,这一有特殊意义的做法一直沿袭下来。典礼上,瑞典国王会给得主获颁发一份证书、一枚奖牌以及一份记有奖金金额的文件 。
每年出席颁奖仪式的人数限于1500人到1800人;男士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夜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圣莫雷是诺贝尔逝世的地方)空运来,这意味着对诺贝尔的纪念和尊重 。
设立宗旨
诺贝尔文学奖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该奖旨在奖励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理想倾向之最佳作品者 。
奖牌证书
奖牌
自1902年起,诺贝尔奖奖牌都在瑞典皇家造币厂(瑞典语:Myntverket)和挪威造币厂制造,属于诺贝尔基金会的注册商标。每枚奖牌的正面都印有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左侧头像和以罗马数字写出的生卒年份(1833-189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设计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及生理学或医学奖相同,但与和平奖及经济学奖有些许不同。奖牌反面图案为缪斯女神(左)正在演奏着七弦琴,一位年轻人(右)坐在月桂树下边听边记录着。月桂树是荣誉的象征。缪斯女神共有9位,奖牌上这位取材于厄剌托,是司爱情诗与抒情诗的女神,上面还刻着:Inventas vitam iUVAt excoluisse per artes(翻译为:通过对艺术的探索,有益于改善〈人类〉生活),获得者的名字刻在图下方的铭牌上,还有文字“ACAD. SUEC.”代表瑞典文学院。自2012年以来,诺贝尔奖章由埃斯基尔斯蒂纳的Svenska MeDAlj制造 。
诺贝尔文学奖正面与背面
证书
瑞典国王会亲自将诺贝尔文学奖证书颁给得主。证书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设计,每位得主的证书都是独一无二的。证书上有一幅图画,以及获奖者的姓名和得奖原因 。
丑闻事件
2017年底,瑞典《每日新闻》曝出18名女性指控瑞典文学院院士卡塔琳娜·佛洛斯登松(Katarina Frostenson)的丈夫让-克洛德·阿尔诺(Jean-Claude Arnault)性骚扰和性侵的消息,不端行为发生在1996年至2017年间。英国《卫报》称,早在1996年就有年轻的女艺术家向瑞典学院举报阿尔诺性侵,但举报信长期被忽略。2018年4月,更有瑞典媒体爆出,阿尔诺2006年在一场宴会上竟企图对瑞典女王储维多利亚行为不轨,被王储助理当场制止。“德国之声”新闻网称,阿尔诺曾威胁多名女受害人,扬言要动用人脉做出不利她们的举措。瑞典学院此前专门请律师调查阿尔诺与该学院的关系以及他的生平作为。结果显示,从1996年起,阿尔诺涉嫌7次对外泄露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名单 。
事件处置
2018年5月4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由于深陷性丑闻风波,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将不会在2018年颁发诺贝尔文学奖,保留到2019年一起颁发 。
2018年6月12日,瑞典检方对性侵丑闻事件的让-克劳德·阿尔诺(瑞典文学院院士卡塔琳娜·佛洛斯登松的丈夫)正式提起诉讼,或将面临6年刑期 。
2018年7月2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百余名瑞典作家、演员和其他文化工作者成立了一个新学院。该学院在10月份颁布2018年的文学奖得主,以此来抵消此前诺贝尔文学奖和瑞典学院的丑闻所带来的影响 。
2018年11月19日,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机构瑞典文学院表示,将请外部专家加入现有的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意图在2018年文学奖因性丑闻停发后重建公众的信任。
2019年3月5日,诺贝尔奖基金会表示,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将恢复颁发,一并选拔出2018年与2019年的两位得主 。
上一篇 西开普省
下一篇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