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科 编辑

蔷薇目下的一科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蔷薇科(学名:Rosaceae)是蔷薇目下一个科,双子叶植物纲,草本、灌木或小乔木,有刺或无刺,有时攀援状;花两性。果为核果聚合果,或为数的瘦果藏于肉质或干燥的花托内,稀蒴果。蔷薇科是北半球温带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科,全球有3亚科,88–100属,约3000种,中国有51属1000余种。蔷薇科植物广布于全世界,北温带分布较多,南半球数很少,中国是蔷薇科植物的分布中。蔷薇科在生活中并不陌生,我们所熟悉的苹果,梨,玫瑰,月季都属于蔷薇科。蔷薇科物种可归为食用(包括提供淀粉和寡)、园林绿化、药用和果种质资源4类资源植物。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蔷薇科

拉丁学名:Rosaceae Jus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蔷薇目

科:蔷薇科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超目:蔷薇超目

亚目:蔷薇亚目

分布区域:分布于全世界,北温带较多

保护级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

拼音:qiáng wēi kē

形态特征

编辑

草本、灌木或乔木,落叶或常绿,有刺或无刺。冬芽常具数个鳞片,有时仅具2个。叶互生,稀对生,单叶或复叶,有显明托叶,稀无托叶。

花两性,稀单性。通常整齐,周位花或上位花;花轴上端发育成碟状、钟状、杯状、罈状或圆筒状的花托(一称萼筒),在花托边缘着生萼片、花瓣和雄蕊;萼片和花瓣同数,通常4-5,覆瓦状排列,稀无花瓣,萼片有时具副萼;雄蕊5至多数,稀1或2,花丝离生,稀合生;心皮1至多数,离生或合生,有时与花托连合,每心皮有1至数个直立的或悬垂的倒生胚珠;花柱与心皮同数,有时连合,顶生、侧生或基生。

果实为蓇葖果、瘦果、梨果或核果,稀蒴果;种子通常不含胚乳,极稀具少量胚乳;子叶为肉质,背部隆起,稀对褶或呈席卷状。

生长环境

编辑

地理

中国蔷薇科全部物种的物种多样性在西南的横断山区和环绕四川盆地的山脉较高,而在西北干旱区、华北平原东部和东北平原较低。

气候

干旱或寒冷可能通过限制植物光合作用从而限制植物在水热条件较恶劣的地区分布。此外,干旱还会影响蔷薇科植物的结实率(Moralesetal.,2013),而寒冷会降低植株的水分运输效率(Cavender-Baresetal.,2005),也会限制蔷薇科植物向更为干旱和寒冷的区域分布。而气候季节性强的区域气候波动大,容易出现极端气候,对植物的生存形成挑战。

分布范围

编辑
本科约有124属33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北温带较多。中国约有51属1000余种,深圳有17属,42种(包括栽培种),产于全国各地。

全部资源植物共有的“四类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的北部、东部和西部,特别是秦岭、大巴山和巫山山脉区域。“三类热点”主要集中在横断山区,以及“四类热点”的边缘地带。

下级分类

编辑
按照果实和花的构造,本科分为以下四个亚科

(1)绣线菊亚科SpiraeoideaeAgardh

灌木,稀草本,单叶稀复叶,叶片全缘或有锯齿,常不具托叶或稀具托叶;心皮1~5~12,离生或基部合生;子房上位,具2至多数悬垂胚珠;果实成熟时多为开裂的稀蒴果。染色体基数多为8或9。

本亚科中国有8属:绣线菊属、鲜卑花属、假升麻属(棣棠升麻属)、珍珠属、风箱果属、绣线梅属、野珠兰属(小米空木属)、白鹃梅属。

(2)苹果亚科MaloideaeWeber

灌木或乔木,单叶或复叶,常有托叶;心皮1~2或2~5,多数与杯状花托内壁连合;子房下位、半下位,极稀上位,1~2或2~5室,各具2稀1至多数直立的胚珠;果实成熟时为肉质的梨果或浆果状,稀小核果状。染色体基数=17。

本亚科中国有16属:牛筋条属、栒子属、火棘属、山楂属、小石积属、红果树属、石楠属、枇杷属、石斑木属、花楸属、榅桲属、木瓜属、梨属、苹果属、唐棣属、栘属等。

(3)蔷薇亚科RosoideaeFocke

梅

灌木或草本,复叶,稀单叶,常有托叶;心皮常多数,离生,各具1~2悬垂或直立胚珠;子房上位;果实成熟时为瘦果,着生在膨大肉质的花托内或在托上。染色体基数=7,8,9。

本亚科中国有20属:蔷薇属、绵刺属、龙芽草属、马蹄黄属、羽衣草属、地榆属、棣棠属、鸡麻属、子草属(合叶子属)、悬钩子属、仙女木属(多瓣木属)、路边青属(水杨梅属)、无尾果属、林石草属、草莓属、蛇莓属、委陵菜属(金露梅属)、山莓草属(五蕊莓属)、地蔷薇属和在华北新发现的太行花属。

(4)亚科PruNOideaeFocke

李亚科:乔木或灌木,单叶,有托叶;心皮1,极稀2~5,子房上位,1室内含2悬垂胚珠;果实为核果,成熟时肉质,多不裂开或极稀裂开,染色体基数=8。

本亚科中国有9属:扁核木属、臀果木属、臭樱属(假稠李属)、李属、属、杏属、樱属、稠李属等。

检索

1果实为开裂的蓇葖果,稀蒴果;心皮1-5(-12);托叶或有或无。绣线菊亚科

1果实不开裂,全有托叶。(2)

2子房下位、半下位,稀上位;心皮(1)2-5,多数与杯状花托内壁连合;梨果或浆果状,稀小核果状。苹果亚科

2子房上位,少数下位。(3)

3心皮常多数;瘦果;萼宿存;常具复叶,极稀单叶。蔷薇亚科

3心皮常为1,少数2或5;核果;萼常脱落;单叶。李亚科

繁殖方法

编辑
无性繁殖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胚胎细胞及原生质体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一定的条件进行培养,使其潜伏芽萌发或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最终获得完整植株。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生产大量的优良无性系,有利于果树种苗繁育;还可以通过细胞融合克服远缘不亲和性障碍,有利于果树新品种的培育;另外,还可获得单倍体二倍体、纯合二倍体和其他多倍体,有利于缩短育种时间。

主要价值

编辑

经济价值

蔷薇科蔷薇科

本科许多种类富于经济价值,温带的果品以属于本科者为多,如苹果、沙果、海棠、梨、桃、李、杏、梅、樱桃、枇杷、榅桲、山楂、草莓和树莓等,都是著名的水果,扁桃仁和杏仁等都是著名的干果,各有很多优良品种,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年产量超过4000万吨,有数千万苹果产业从业人员,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对服务“三农”,脱贫攻坚具有重大意义。这说明蔷薇科的经济价值远超评估的水平,而野生蔷薇科植物作为栽培种的种质资源,其保护价值也日益凸显。

不少种类的果实富有维生素、糖和有机酸,可作果干、果脯、果酱、果酒、果糕、果汁、果丹皮等果品加工原料。桃仁、杏仁和扁核木仁等可以榨取油料。地榆、龙牙草、翻白草、郁李仁金樱子和木瓜等可以入药。各种悬钩子、野蔷薇和地榆的根可以提取单宁。玫瑰、香水月季等的花可以提取芳香挥发油。乔木种类的木材多坚硬,具有种种用途,如梨木可作优良雕刻板材,桃木、樱桃木、枇杷木和石楠木等适宜作农具柄材。

观赏价值

蔷薇科植物有着悠久的观赏栽培历史,作为重要的传统观赏植物,常被应用于园林中。蔷薇科植物在我国古代园林中的应用时期可分为:隋唐以前、隋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在古代园林中,植物的选择与应用深受文化寓意等的影响。人们常常把蔷薇科植物作为观赏的主题应用于园林中,蔷薇科植物在古代园林中的应用形式主要有花台、孤植、丛植、群植等形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植物景观的重要性,开始注重生态效益,蔷薇科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方式也更加多样,在配置方法上不但继承了古代的配置方式,还吸收了国外的布置手法。蔷薇科植物配置方式主要包括自然式配植和规则式配植,自然式配植利用了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配置时需结合地形、山石、建筑小品等要素,包括孤植、对植、丛植、群植、林植和篱植等形式;规则式配植有对称配植、列植、交替配植和分层配植,布置的蔷薇专类园中植物比较整齐和统一,便于集中观赏、比较和研究,管理也方便。

本科植物作观赏用的更多,如各种绣线菊、绣线梅、珍珠梅、蔷薇、月季、海棠、梅花、樱花、碧桃、花楸、棣棠和白鹃梅等,或具美丽可爱的枝叶和花朵,或具鲜艳多彩的果实,在全世界各地庭园中均占重要位置。

药用价值

常见的重要药用植物例如:金樱子(RosalaevigataMichx.)、月季(RosachinensisJacq.)、山莓(RubuscorchorifoliusL.f.)、委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Ser.)、山里红(CrataeguspinnatifiDAvar.majorN.E.Brown)、杏(ArmeniacavulgarisLam.)、桃(AmygdaluspersicaL.)等。

蔷薇科植物主要含有的氰苷、黄酮、三萜类和多糖化学物,这些化学成分对于抗肿瘤、抗化、止咳祛痰、降血脂和降血糖具有很大的药理作用

保护现状

编辑
保护级别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

植物文化

编辑
蔷薇植物的“人文”精神,是由植物的形态或生态习性而引申到精神、品格,并加以拟人化的一种联想。赏花,不仅欣赏花的美丽的外表,更欣赏其蕴含的人格精神。以花木言志、借花木来写心是中国园林植物景观的特色之一。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梅,梅象征着中国人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和崇高品格,象征我们龙的传人之精神有疏朗不繁、不畏寒霜的坚贞气节。如用“岁寒三友”(松竹梅)来形容人的不畏艰难、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借“四君子”(梅兰竹菊)来表达清雅淡泊的品质等。在日本同样也有这种拟人化的联想,其典型代表就是其国花樱花(Prunusserrulata),樱花是爱情与希望的象征,同时也象征绚烂而短暂的日本武士道精神,它蕴涵有“物哀美”意识,这集中体现了日本民族特殊的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