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洪洲 编辑

深圳第三人民医院院长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卢洪洲,男,1966年3月24日出生于安徽淮北市,美国生物学院院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授,内科学博士,留美博士后,内科学博士生导师,护理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公共卫生硕士生导师,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主任。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江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深圳市首届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组长,曾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助理,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兼滋病学组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2021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2% Scientists 2021)及《终身科学影响排行榜》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卢洪洲

出生日期:1966年3月24日

学历:博士

教学职称:教授

临床职称:主任医师

执业地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人物经历

编辑
1988年7月-1994年8月,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期间于1993年3月-1994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病科进修;

1999年9月-至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二级教授;期间于2000年3月-2005年12月担任感染科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

1999年6月-1999年12月,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援藏专家;

2002年9月-2003年4月,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科医院院长助理(挂职);

2004年11月-2012年12月,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兼感染科主任;

2012年12月-2021年7月,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助理;

2021年8月至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擅长领域

编辑
发热待查;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结核、肝炎艾滋病、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研究方向

编辑
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与发病机制研究。

学术任职

编辑
世界卫生组织新发传染病临床诊治、培训、研究合作中心共同主任

世界卫生组织临床专家组专家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及医疗机构感染防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新冠病毒病救治专家组与境外抗疫专家组后方支持团队成员

美国管理技术大学特聘教授

国家卫生健康委艾滋病、(禽)流感、出血热、黄热病、寨病毒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病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医师协会传染病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结核学组组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临床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试题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传染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兼艾滋病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专业学组副组长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临床与预防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医院分会副主任委员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理事

全国艾滋病临床试验联盟与全国公共卫生临床联盟召集人

国家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委员

长江三角洲传染病防治医联体与艾滋病诊治创新联盟召集人

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卫生专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及艾滋病性病防治专业委员会理事兼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药学会理事兼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

上海公卫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呼吸感染防治研究基地副主任

上海市健康管理研究会理事兼体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艾滋病诊疗中心主任

上海市艾滋病治疗专家组组长

上海市艾滋病性病防治协会副秘书长

上海市母婴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禽)流感、埃博拉、黄热病、寨卡病毒病临床专家组组长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绿色数字化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大熊猫国家公园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科研课题

编辑
承担课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十二五”和“十三五”新药创制平台;“863”、“973”(子课题)、七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重大研究计划一项);美国盖茨基金、美国NIH项目(二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卫计委、上海市科委基金、上海市卫计委“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三项)、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及各级党建课题等54余项科研课题;负责中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艾滋病专业组与I期)的研究项目。

教学工作

编辑
参加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温州大学、蚌埠医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的教学工作。作为班主任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开设《新发传染病》课程;在复旦大学开设《AIDS》、同济大学开设《InfeCTious Diseases》全英文课程。承担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省级艾滋病师资培训班、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发表文章

编辑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发表各类论文480余篇,其中在SCI引用杂志包括《Nature》、《New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论著198篇。

著作译作

编辑
主编专业参考书14部。

杂志编委及审稿人

编辑
编委任职:担任《AIDS中文版》杂志主编;《Radiology of InfECTiousDiseases》、《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微生物与感染》、《中国真菌学杂志》、《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新发传染病》、《世界临床药物》副主编;《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副总编辑;《Journal of antivirals & antiretrovirals》主编;《Drug Discoveries & therapeutics》执行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EmergingMicrobes and Infections》、《BioScience Trends》、《Infection International》、《Global Health& Medicine》、《中国抗感染与化疗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国艾滋病性病》、《内科学理论与实践》、《临床内科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等十余本杂志的编委。《The Lancet》、《Journal of ClinicalMicrobiology》、《Mycoses》等英文期刊审稿人。默克诊疗手册(第18、19、20版感染性疾病章节)主译。

获奖情况及荣誉称号

编辑
2022年2月,当选为2022年度美国微生物学院院士。

已获国家科学技术特等奖、上海科技成果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成果一等奖、上海科普教育创新二等奖等10余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专利7项。

先后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白求恩式好医生”、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最美援外医生”、“影响中国”( 2014年度)科技人物;2021年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第五届“人民名医∙卓越建树”称号。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

先后荣获:2014年度“一健康基金”特别奖;2020年度“一健康基金”优秀教师一等奖。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公卫先锋”奖、上海市“人道博爱奖”、中国医药科技创新人物、团中央与全国学联“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奖励基金”;“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 “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医务工匠”、文明职工、“创新之星”、“优秀发明银奖”;上海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并行政记大一次、上海市科委“明治乳业科学奖”;美国肝病学会-亚太病学会奖、艾滋病国际倡导联盟“精忠奖”。

近日法国医学科学院决定将“夏▪杜”奖(2020)授予中国的卢洪洲教授和陈赛娟院士的跨界合作协同创新团队,以表彰他们在新冠疫情暴发早期通过病原学宿主免疫学双重角度分析了新冠病毒感染后的结局,为疾病的治疗和下一步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予定于2020年12月15日巴黎时间15时(北京时间22时)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举行线上颁奖仪式。

2023年10月,卢洪洲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3》。根据榜单,卢洪洲全球排名第4659,领域为微生物学,同时也是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第3名。

出诊时间

编辑
专家门诊时间:周日下午。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布澜路29号,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

上一篇 吴凡

下一篇 邵林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