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 编辑

中国香港公立研究型大学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港大”(HKU),是中国香港的一所综合性、国际化公立研究型大学,有亚洲“常春藤”之称。校训为“明德格物”,对应拉丁文为Sapientia Et Virtus,为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松联盟、Universitas 21、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粤港澳高校联盟、京港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英联邦大学协会成员,AACSB及EQUIS双重认证成员,是全球第一个界定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病原体的科研单位。香港大学奠基于1910年3月16日,次年3月30日正式注册成立,其前身为香港西医书院,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教育机构。建校初期,香港大学规模极小,自1912年3月11日正式开学,到1916年12月举行首次毕业典礼,仅有23名毕业生。1948年4月9日后,学校秩序重建与结构转型并举,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21年9月,与深圳市合作共建香港大学(深圳)。香港大学自创校以来始终采用英语教学,其学术研究可与欧美无缝对接、良性互动,也得益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医学、商科、人文、政法等领域见长的香港大学都是中国高等教育界一面独特的旗帜,享誉亚洲乃至世界。香港大学共有十所学院以及研究学院;2023年到2024年度,教职员有13715人,所有课程就读学生人数有39166人;在经济、金融、会计、生物医学、牙医、教育学、人文学科、法学、语言学、政治学与社会科学等领域展现出较强科研实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香港大学

外文名: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简称:港大(HKU)

创办时间:1911年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综合研究型大学

学校特色: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松联盟成员环太平洋大学联盟、Universitas 21成员AACSB、EQUIS认证

主管部门: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

现任领导:家超(校监)、张翔(校长)

院系设置:建筑学院、文学院、经管学院、牙医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法律学院、医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研究学院

校训:Sapientia Et Virtus(明德格物)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中西区薄扶林道

主要奖项:拉斯克医学奖1项考普斯会长奖1项未来科学大奖2项

知名校友:孙中山、朱光潜、林郑月娥、何鸿燊、张爱玲、米耀荣、沈向洋、陆锦标、简悦威、萧荫堂、黎子良

知名教师:徐立之、支志明、陈清泉、任咏华、何大一、李焯芬、叶嘉安、范上达袁国勇、莫毅明、赵国春

历史沿革

编辑
香港大学是香港第一所大学,由1887年成立的香港西医书院及香港官立技术专科学校合并而成,于1911年在香港岛正式创立,孙中山先生为香港西医书院首届毕业生。

当时西方列强争相在中国成立大学,时任港督卢押认为英国同样需要在香港设立一所大学,一为与其他列强竞争,二来让中国人(尤其是香港人)认同英国的价值观,抗衡其他列强文化理念,便于英国向华南拓展势力、巩固其在整个香港的统辖管治。清政府两广总督和省港工商界亦觉得成立大学有助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科技,使中国自强,遂默许并予以支持。恰又逢当时太古集团辖下的一艘货船发生工业意外事故,导致多名中国船员伤亡,管理层急欲修补公司形象,便一同捐款资助成立港大。在英国政府和其他香港英资(如汇丰银行)支持下,卢押最终筹得足够资金筹建大学,于1910年3月16日主持大学的奠基仪式。

港大校园内的孙中山塑像港大校园内的孙中山塑像

1911年香港大学成立,1912年举行正式的创校典礼。因卢吉认为当时中国社会不适宜接触西方的人文价值观(如共产主义理念),香港大学最初模仿利物浦大学的制度,重理工而轻人文,故只设三个学院:医学院、工程学院及文学院,当中没有开设社会学和哲学等人文课程。1916年12月,香港大学举行第一届毕业礼,有23个毕业生及5个荣誉毕业生。

1925—1926年,省港大罢工后,港英政府为进一步沟通中西文化,遂召集本港绅商,磋商在香港大学增设中文学系,让汉文中学毕业生入读。

1927年,香港大学中文系成立,邀得前朝翰林赖际熙、区大典等执教,加上其时又有富商邓志昂捐款建立中文学院、冯平山捐款建立中文图书馆等,涌起了一股重视中文教育的潮流。

1941年,因香港沦陷,香港大学本部大楼遭炸毁而停办,至1945年复办;抗日战争时期,香港大学医学院迁于成都正府街办学;战后随社会需要陆续加设理学院、法学院、社会科学院等。

1956年,为了应对迅速变化的社会需求,香港大学建立继续教育部,为成人教育提供支持。

香港大学

1961年,香港大学举行50周年校庆,此时学生总数超过2000名,是1941年的四倍。

1967年,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成立。

1969年,香港大学法学部成立。

1982年,以Prince Philip Dental Hospital为基础,香港大学牙医学院成立,是香港地区仅有的牙科专业高等教育机构。

1984年,香港大学教育系与建筑系分别组建学院,同年法学部升格为独立的法学院。

1989年后,香港政府推行大专教育本地化,使多数香港人不用远赴英国读大学,也为主权移交中国作准备,大幅增加大了学位和课程种类,港大学生人数因而迅速增加。

1992年,香港大学继续教育部演变为专业进修学院。

1997年,香港回归后,香港大学虽数次被校政风波困扰,但大学逐渐由专注于教学过渡为教学和研究并重,并拓展和海内外大学和研究所的学术交流,犹以医学研究(如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研究)最盛。

香港大学

2001年,香港大学第十个学院——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成立 。

2005年,香港大学医学院更名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

2010年,香港大学百周年校园奠基。2011年,香港大学百周年校庆活动展开。2012年,香港大学百周年校园启用;新学制开始 。2018年,与清华大学签署合作意向书,合办本科双学位项目 。2019年,与北京大学在法学、工商管理等领域开展新型本科双学位项目合作 。

2020年5月,香港大学–渣打慈善基金金融科技学院成立 。

2021年9月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大学关于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签署,市校在深合作共建香港大学(深圳)(暂定名) 。2021年11月,香港大学31位学者被选录为“2021年度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这亦是港大第一次被列入全球首50所最多“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院校 。2021年12月,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系团队成临床标本中分离出SARS-CoV-2 Omicron病毒变种,这应是亚洲首个研究团队成功分离和培养Omicron病毒变种株 。

2022年1月,香港大学获同教育文化慈善基金会捐赠一亿五千万港元,成立同心基金数据科学研究院 。2022年5月,成为四所入选英国政府“高潜力人才签证计划”的中国大学之一 。2022年6月,香港大学与前海管理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高等法律研究院、大湾区金融科技研究院、香港青年创业学院、中和试点示范区建设、前沿科技产业园等领域展开务实合作 。2022年7月,举办111周年庆典暨科创地标(Tech Landmark)项目动土仪式 。

2023年4月26日,香港大学前海智慧交通研究院揭牌 。6月,举办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第27届校长年会,并与复旦大学和悉尼大学签订可持续发展及碳中和合作备忘录 。9月,诺贝尔化学奖得主Sir Fraser StodDArt出任香港大学理学院化学系讲座教授 。12月15日,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启动仪式举行 。12月20日下午,香港大学等发起的深港知识产权运营联盟成立。

2024年3月6日,西北大学-香港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联合中心在西安揭牌成立。

2024年6月5日,世界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2025年世界大学排名,香港大学(港大)跻身五十强之列。

港大111周年庆暨Tech Landmark项目动土仪式港大111周年庆暨Tech Landmark项目动土仪式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19年,香港大学下设10个专业学院,另有研究学院、专业进修学院、数码港学院等数十个独立机构。

院系设置

类别

名称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系

房地产及建设系

城市规划及设计系

香港大学文学院

中文学院

英语系

中国语文学部

中文增补课程

英文学院

中文系本部

跨文化研究系

语言与沟通系

人文学院

比较文学系

艺术史系

历史系

语言学系

音乐

现代语言及文化学院

哲学系

日本研究系

美国研究系

欧洲研究系

语文研习所

法语

德语系

西班牙语系

意大利语系

葡萄牙语系

希腊语

瑞典语系

韩语系

日语系

泰语系

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

商学院

经济及金融学院

——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

资讯科技学部

语言及文学学部

学习、发展及多样性学部

公共行政及社会科学教育学部

科学、数学及计算机学部

言语及听觉科学学部

香港大学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

工业及制造系统工程系

机械工程系

电机电子工程

香港大学法学院

法学系

比较及公共法中心

法律专业学系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

外科学系

临床试验中心

麻醉学

解剖学

生物化学

临床肿瘤

社区医学系

放射诊断学

内科学系

生物学

护理学

妇产学系

骨伤学系

儿童及青少年医学系

病理学

药理学

生理学

精神医学系

香港大学牙医学院

牙医学系

——

——

香港大学理学院

化学系

生命科学学院

物理系

地球科学系

统计及精算学系

数学系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心理学系

政治及公共行政学系

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

社会学系

师资情况

截至2023年9月,香港大学有常规教授1108名,非本地教授(以国籍厘定)780人 ,非本地教授(以国籍厘定)百分比69.8% ;累计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 。

教学人员一览(2022/2023年度)

教职员类别(教学人员)

常规

暂任

名誉/访问

总计

教授人员

1,108

10

3,563

4,681

研究人员

360

1,943

497

2,800

教学人员

588

236

515

1,339

其他教学

49

2

-

51

合计

2,105

2,191

4,575

8,871

参考资料:

两院院士名单

支志明

张佑启

苏国辉

郑耀宗

任咏华

章梓雄

叶嘉安

徐立之

莫毅明

张翔

陈清泉

李焯芬

范上达

袁国勇

何大一

赵国春

(参考资料来源: )

优势学科

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在1997年推出了“卓越学科领域计划(The Areas of ExCELLence scheme)”,在全部18个领域项目中,香港大学主持了8项,并协同其他机构参与了6项;截至2013年,香港大学已完成“经济及商业策略”、“药物合成与研发”两项,关于“海洋环境”、“大规模流行疾病”、“鼻咽癌”、“骨骼疾病”、“高分子材料”、“新兴电子建模与仿真”等领域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

从“卓越学科领域计划”中不难看出,医学、商科、信息科学都是香港大学传统且极具竞争力的学科领域;除此之外,港大的土建、法政、教育等学科亦处于世界领先行列。

2022年4月,香港大学牙医学、教育学、地理学、语言学及社会政策与管理5个学科进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全球前10名。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学科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会计与金融

18

23

26

生命科学

42

51-100

42

化学

35

20

9

新闻传播学

50

51-100

21

计算机科学及信息系统

14

10

22

地球与海洋科学

34

51-100

19

经济与计经济学

28

30

29

教育培训

16

11

8

化学工程

51-100

51-100

51-100

土木工程

10

8

14

电子电气工程

27

19

20

机械工程

34

41

30

环境学

51-100

20

37

地理学

25

——

——

历史与考古学

38

——

——

法学

18

20

16

语言学

18

——

——

材料科学

51-100

51-100

51-100

数学

45

44

25

医学

24

24

28

现代语言学

17

18

15

药学

37

51-100

34

哲学

41

30

——

物理学

101-150

51-100

51-100

政治学

16

12

19

心理学

25

18

22

社会学

41

40

19

统计及运筹学

19

15

16

教学建设

港大以小班教学为主,人数不多,课堂内容详实,且十分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得益于班级的大小,在课堂上教师随时都会向学生提问,他们非常鼓励学生问问题。同时,团队协作成为日常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在香港大学的课程中,需要团队共同合作完成的比例很大,这对提升交流、合作能力十分有效。

港大没有强制性要求学生上课的措施,更不靠点名保证出勤率,保证学生出席率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升自己课程的质量自然地吸引学生来上课。港大采取的是渐进式的教学模式,淡化了期末考试的重要性;为了更加合理地评价一名学生的平,老师平时会留一些很有针对性的作业,其目的是考察学生跟随课程学习的进度。这种渐进式教学方式既可以保证学生平时的学习质量,又给了学生充裕的自由可支配时间。

港大十分重视评教,这也是港大的老师教学质量普遍比较高的原因之一;对于一门课程,不仅主任老师要被评教,助教也要被评教。学校的管理部门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负责学术的教授和老师,一个是负责服务学生的管理部门,两个部分平行运行,各司其职,互不干涉;这种模式某种程度上保障了教师的教学、学术自由性。

学校建筑学校建筑

2012年起,香港大学采用了新的四年制学位课程。新课程架构将赋予学生更灵活、多样化且多层面的选择,以汲取知识。新课程架构除有助学生建立强大的本科及跨学科知识基础外,更着重培训学生的批判性思考与独立思想能力,并协助他们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成为出色的团队成员,最终成为想象力与创造力兼备的领袖。新课程中引进了“核心课程”和“体验学习”两大模式。其中,“核心课程”主要有科学与科技、人文学科、全球问题和中国研究四大主题,而各个学院设立的多种“体验学习”包括了诸如工作实习等让学生体验真实专业领域工作,提供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卓越学习经历,提供与全球共融且具国际视野的大学教育。

对外交流

1998年,香港大学创立全球学生交换计划,为本科生创造在世界各国生活和学习的机会,并予所有交换生以支援 。香港大学同时还是Universitas 21联盟的创始成员,这个联盟旨在推进各个成员间的交流合作并促进自身的国际化水平。

2012年4月26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光华楼,“香港大学千人中国内地交流计划”启动仪式举行。“香港大学千人中国内地交流计划”是港大2012年着力发展的新项目,其缘于李克强总理出席港大百周年校庆典礼时,宣布由2012年开始,中央政府会成立专项资金,每年支持1000名港大学生和老师到中国内地去学习、考察和开展科研工作,加强中国内地与香港两地教育交流。

2013年2月1日,香港大学与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签署合作草案,加入“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与两所大学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中国内地的科研单位和学者,在人才交流、研究生培养、分享研究资源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2020年4月2日,与南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高校发起成立国际大学气候联盟 。7月10日,参与发起成立“粤港澳高校智慧校园联盟” 。

2021年7月,加入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

香港大学是英联邦大学协会、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之一。

社会评价

大学排名情况

2025QS世界大学排名第17位 ,2024-2025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44位。

2024QS世界大学排名第26位,2024QS亚洲大学排名第2位。

2023QS世界大学排名第21位 ,泰晤士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第31位 ,2023QS亚洲地区大学排名第4位。

2022QS世界大学排名第22位 ,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30位 ,2022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76位 ,2021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第34位 ,入围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奖年度技术创新奖。

2021QS世界大学排名第22位 ,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39位 ,2021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83位 ,2020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第30位。

2020QS世界大学排名第25位 ,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35位 ,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第4位 ,2020QS亚洲大学排名第3位 ,2019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第31位。

学术科研

编辑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香港大学设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中科院港大联合实验室,各类直属、附属科研机构90余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肝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合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医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科研平台

院系

名称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for China and Hong Kong, Centre for

Construct I.T., Centre for

Real ESTATe and Urban EcoNOmics, Centre for

Renewable Energy in ArchitECTure, Centre on

Urban Studies and Urban Planning, Centre of

香港大学文学院

School of Chinese

School of English

School of Humanities

School of Modern LAnguages & Cultures

Centre for Applied English Studies

Centre of Buddhist Studies

Centre for the Humanities and Medicine

Society of Fellows in the Humanities

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Asia Case Research Centre

Asian Entrepreneurship and Business Values, Centre for

China Financial Research, Centre for

Chinese Management Centre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Centre for

Hong Kong Centre for Economic Research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trategy

香港大学牙医学院

Cleft Lip and Palate Centre

Navigational Dentistry, International Centre of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

Advancement in Inclusive and Special Education, Centre for

Advance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Centre for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Centre for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re

Educational Leadership, Centre for

Hong Kong Putonghua Education and Assessment Cent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Centre for

Wah Ching Centre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 in China

香港大学工程学院

Asian Tall Buildings and Urban Habitat, Centre for

E-Commerce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Centre for

Electrical Energy Systems,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re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Cryptography, Centre for

Infra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re for

Jockey Club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Centre for Landslip Prevention and Land Development

Law and Technology Centre

Nonlinear Mechanics, Centre of

Rock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re

香港大学法律学院

Asi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

Chinese Law, Centre for

Comparative and Public Law, Centre for

Law and Technology Centre(jointly organized with the Faculty of Engineering)

Medical Ethics and Law, Centre for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

Alimentary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re of

Cancer Research, Centre for

Cardiovascular Science and Medicine, Institute of

Carol Yu Centre for Infection

Chinese Medicine, School of

Clinical Trials Centre

Endocrinology and Diabetes, Centre of

Genomic Sciences, Centre for

Human Development and Birth Defects, Centre of

Human Reproduction, Centre of

Humanities and Medicine, Centre for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 Institute of

Medical Ethics and Humanities Unit

Medical Ethics and Law, Centre for

Public Health, School of

Research Centre of Heart, Brain, Hormone and healthy Aging

香港大学理学院

Applied Geoscience Centre

Mathema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wire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Physics, Centre of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Behavioural Health, Centre on

Civil Society and Governance, Centre for

Criminology,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China Development Studies

Journalism and Media Studies Centre

Kadoorie Institute, The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Centre for Suicide Research and Prevention

Sau Po Centre on Ageing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Centre

科研指标

科研成果

自1989年至2013年,香港大学科研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共20项,其中还诞生了首位获颁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陈嘉庚科学奖的香港科学家。

2023年11月,科睿唯安(Clarivate) 公布“2023年度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香港大学有55学者人次(即计入在多于一个学术领域获奖的学者)入选,在全球众院校和科研机构中位居第13位。

2023年7月,香港大学(港大)理学院地球科学系副教授Joseph Michalski博士获颁授2023年“科学探索奖”,以表扬他对行星学和火星研究领域的贡献。Joseph Michalski博士是首位获颁这殊荣的非华裔得奖人 。

2011年7月,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发现导致肝癌复发和化疗抗药性的癌干细胞。港大这项崭新发现,对于了解肿瘤形成和未来癌症治疗带来重大突破,研究发表于干细胞研究范畴专业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

2011年6月,港大发现全新药物疗法以控制流感。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涂文伟教授研究团队发现帕米膦酸,一种一向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骨病的药物,能有效控制季节性大流行H1N1病毒或禽流感H5N1病毒引起的流感。港大利用完整的人类免疫系统的“人类化小鼠”模型,证明了新疗法能有效对付各种类型的流感病毒。

学校风景学校风景

2009年1月,香港大学教授再度荣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项。香港大学三位教授与中国内地合作的两个研究项目分别获颁一等奖及二等奖。由香港大学王振宇教授和王继德博士联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十三名医学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得奖项目为“对胃癌恶性表型相关分子群的发现及其序贯预防策略的建立和应用”。另外,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讲座教授方汉平和华南理工大学和中石化机构合作共同研究开发的得奖项目“含有机废水生物脱氮新技术与工程化应用”,获颁发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除了此项二等奖外,方教授的研究屡获奖项,包括裘槎基金会的优秀科研者奖、香港大学杰出研究学者奖及杰出研究生导师奖。

2008年1月,港大莫毅明教授经中国内地专家推荐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港大数学系讲座教授莫毅明,以《关于对称与齐次空间的复几何》研究项目,经中国内地专家推荐,获国家颁发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为全国数学学科仅有的两项获奖项之一。

2007年2月,香港大学支志明教授:香港首位科学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支教授以其“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项目,成为香港自1989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以来,首位获得一等奖这个最高级别奖项的香港科学家。

2006年1月,港大外科学系讲座教授范上达教授及其领导的肝移植组以其突破性的“成人右叶活体肝移植”技术,获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也是首次有香港学者获颁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年,香港大学太空研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利用高信噪比的可见光波段发射谱数据,他们成功揭示行星状星云中元素“失踪”的秘密。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

科研数据

2012—2013年度研究成果

学科领域

总研究成果

已审定研究成果

奖项

生物及医学

3,181

2,702

122

工学

1,149

912

49

人文、社会科学及商学

2,455

1,724

77

自然科学

555

356

18

总计

7,340

5,694

265

获颁专利(1998—2013)

类别

总数

生活必需品

100

执行操作、运输

14

化学、冶炼

66

建筑

4

机械工程、照明、热能、武器、爆破

6

物理

48

电力

58

泛领域

47

总数

343

科研经费

在2012年至2013年,香港研究资助局(Research Grants Council)向香港大学拨付总计10.88亿港币的研究经费;同期,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向香港大学拨付研究用补助金11.96亿港币,香港政府拨付经费1.23亿港币。除此之外,香港大学还与本地及海外各类组织机构订有研究合约,截至2013年合约金额总计8.3亿港币。

在受捐方面,截至2013年,香港大学获香港慈善团体、香港工商界、本地及海外各类资助累计39.2亿港币。

影响因子

汤森路透发布的《2012年度期刊引用报告》(JCR)中,香港大学以3535篇文章(2012年)位居全港首位。依照刊登在汤森路透所跟进期刊内的24061篇文章计算(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香港大学共计获得331086次引用,同为全港首位。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11月,香港大学图书馆系统由一个主馆、六个分馆组成,馆藏纸本图书共计309万册;港大图书馆馆藏涵盖音乐、教育、电子、医药多个领域,各具特色;主馆下设的特别收藏馆藏有香港各个时期的期刊、书籍、政府出版物、简报,几乎涵盖了香港历史及民俗的方方面面,是全港最完善的相关资料收集机构;该馆同时还承担着世界贸易组织与欧洲文献中心的托管任务 。

馆藏资源

Main Libraries' E-resources

主馆电子资源

Number

数目

电子期刊(订阅)

189,834

电子期刊(种数)

155,136

数据库

1031

电子书

4,957,174

电脑档案

4,955

博物馆所

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

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座落般咸道大学东闸入口旁的冯平山楼,以及徐展堂楼底下三层;徐展堂楼展厅由徐展堂博士赞助建筑经费,于一九九六年十一月正式开放。香港大学早于一九五三年已开始搜集博物馆藏品。经过多年来热心人士捐赠和大学购藏,博物馆现今收藏了超过一千八百项具有历史价值的艺术品,这些藏品主要分为青器、陶瓷和书画三类。釉里蓝点彩三足水注、明嘉靖青花孔雀花卉纹罐、三国青釉奏乐人物飞鸟堆塑谷仓罐都是其中精品 。

香港大学许士芬地质博物馆:

香港大学许士芬地质博物馆位于香港大学本部,辖属本大学地球科学系,自2009年1月16日起对公众开放,为全港第一个地质博物馆。全馆收藏了包括由已故许士芬博士捐出的稀有矿物收藏品在内的近万件藏品,当中展出950件矿物和300件岩石,并透过展出350具在中国各地发现的化石标本来介绍地球过去超过45亿年的变化;馆内收藏的云南澄江生物群化石、辽宁出产的保存完好的白垩纪热河生物群化石,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化石考古发现 。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

2003年,饶宗颐教授将数十年里因勤于学术研究而积累的藏书,包括珍贵的古籍善本和其他书籍、书画作品赠送给香港大学,藉此回馈香港。在已故的香港丽新集团主席林百欣先生、饶宗颐学术馆之友及众多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下,香港大学成立饶宗颐学术馆,并于2003年11月8日开幕。

经过初步整理,检定古籍约有七百余种,较为珍贵的古籍善本约百余种,著名学者题赠的书籍近二千册,其他各学术领域的书刊文献约有三万余册。除古籍善本和珍贵的书籍外,其他藏书均按照饶教授的研究领域和书籍性质分类,分为历史学(包括考古学、上古史、文化史和学术史等等)、宗教与哲学(包括印度学)、潮学、甲骨学、文学、简帛学、语言文字学、目录学、敦煌学、艺术、丛书和期刊等十多种 。

学术期刊

类别

名称

学术期刊

Asian marine biology

亚太公共行政学

语言理论教学研究特刊

亚洲公共行政学

Focus: HKUL newsletter

Bill of Rights bulletin

Law media

Focus on your library

Hong Kong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ong Kong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Justitia: Hong Kong University Law Association review

Annualreport (TheUniversityofHongKongLibraries)

Elixir

News

启思

鸳鸯

文化传统

编辑

校徽

香港大学校徽根据英国纹章院的建议订立,并于1913年5月14日获得包含校盾和校训的纹章。早于1912年10月,香港大学已于一封交与纹章院的信件中提及盾形纹章的设计,但设计者已不可考,可能是一位熟悉纹章学的欧洲人。从纹章的设计可以看出大学奠基者寄予的期望——将其发展成为一所中西合璧的大学;背景的蓝、绿色分别代表大学所在的香港岛和四面包环的景致 ,现时采用的盾章根据1958年纹章院的绘图订立。

香港大学校徽香港大学校徽

校训

校训为“明德格物”,对应拉丁文为Sapientia Et Virtus。

“明德格物”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意指博大的学问,儒家治学,首重个人德行修为,“明德”就是彰显德行,先完善内在德智的修养,然后推己及人。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故欲平天下,首当格物也。

纹章

香港大学纹章香港大学纹章

在1981年,香港大学建校70周年时,大学向纹章院申请一个完整的纹章,添加部分包括冠顶及扶持盾牌的兽形,此项申请于1984年获英国纹章院批准。 纹章里(校徽外)有三头生物,居顶的是代表英格兰的小狮子,左面是代表中国的龙,右面是代表英国的狮子,脚踏着的草地代表香港岛。三头生物都系着翡翠项饰,头盔与彩带代表勇敢的骑士。

校歌

香港大学校歌(The University Anthem)由圣约翰大教堂管风琴师Denman Fuller作曲,时任署理辅政司的前港督金文泰爵士以拉丁文填词。1912年3月11日于港大本部大楼落成时,圣约翰大教堂歌咏团等乐团曾公开演唱。校歌沿用至20世纪30年代,至战后存放于大学档案处。

在香港大学百周年校庆期间,音乐系系主任陈庆恩博士为校歌重新编曲,注入新元素后灌录重现人前。2011年版本的校歌由香港小交响乐团指挥兼驻校艺术家叶咏诗指挥,港大学生会合唱团与一群中学生携手唱出。

在2011年香港大学百年校庆期间,由港大70年代校友许冠杰先生作曲,80年代校友、著名词人林夕先生作词,90年代校友周博贤编曲,90年代校友谢安琪、新世纪校友许廷铿演唱,跨越四代校友合力为香港大学创作了百年校庆纪念歌曲《明我以德》。

《明我以德》

作词:林夕

作曲:许冠杰

编曲:周博贤

演唱:谢安琪、许廷铿

路,前人踏过,用见识为我点灯。学养光照了灵魂,学会致知格物怀疑发问。时代在变,未变的是我的根。世纪耕作百年人,在这里磨利眼光、敞开我心。明我以德、明我以坚贞的勇敢,承继了知识作护荫,维护我思考的足印;无论,长夜再深,持续发光发热。广大学识彰显我校训,风大浪急不改我校训。

道,由人自创,用我心觅我的真。以见识建设前程,用智慧拥抱自由和责任。明辨事理,像圣火灭了再生,世界演进靠传人。上世纪传下世纪、鉴古创今。明我以德、明我以坚贞的勇敢,承继了知识作护荫,维护我思考的足印;无论,长夜再深,持续发光发热。广大学识彰显我校训,风大浪急不改我校训。

校区情况

编辑

本部校区

主校区地图主校区地图

香港大学校园本部坐落于港岛西部的特定地理区域内,具体边界为东起薄扶林道,南至般咸道,西至罗便臣道,北接龙虎山脉。在校园内部,分布有4个图书馆,这些图书馆中,主图书馆的藏书量最为丰富。牙医学院及教育学院言语及听觉科学部位于西营盘的菲腊牙科医院内。另有香港石澳鹤咀的嘉道理农业研究所和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 。

新界校区

占地95,000平方米,设有嘉理农业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学嘉道理新校园位置图香港大学嘉道理新校园位置图

医学院校区

包括玛丽医院、William MW Mong 大楼和研究设施 。

学校领导

编辑

现任领导

大学主管人员(截至2023年6月)

职务

姓名

校监

李家超先生

副校监

李国宝爵士

校务委员会主席

王沛诗女士

校长

张翔教授

首席副校长

王于渐教授

署理行政及财务副校长

潘巍教授

副校长(学术发展)

宫鹏教授

副校长(教学)

何立仁教授

副校长(研究)

申作军教授

司库

梁高美懿女士

(参考资料 )

历任校长

历任校长

姓名

任期

卢吉男爵(Frederick John Dealtry Lugard)

1910—1912

仪礼爵士(Sir Charles Norton Edgecumbe Eliot)

1912—1918

佐敦教授(Prof. G. P. Jordan)(署理)

1918—1921

卜兰溢爵士(Sir William Brunyate)

1921—1924

康宁爵士(Sir William Hornell)

1924—1937

史乐诗博士(Dr. Duncan Sloss)

1937—1949

赖廉士爵士(Sir Lindsay Tasman Ride)

1949—1964

钮鲁诗博士(Dr. William Charles Goddard Knowles)

1964—1965

麦花臣教授(Prof. A. J. S. McFadzean)

1965

乐品淳博士(Dr. Kenneth E. Robinson)

1965—1972

黄丽松教授

1972—1986

王赓武教授

1986—1995

郑耀宗教授

1996—2000

戴义安教授

2000—2002

徐立之教授

2002—2014

马斐森教授

2014—2018

张翔教授

2018—迄今

(参考资料 )

校园环境

编辑
香港大学校园本部坐落香港岛西部的薄扶林道以东、般咸道以南、罗便臣道以西、龙虎山以北;牙医学院及教育学院言语及听觉科学部位于西营盘的菲腊牙科医院内。另有位于新界的嘉道理农业研究所及香港石澳鹤咀的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

香港大学校园内设有4个文娱中心给同学使用,分别为:徐朗星文娱中心、庄月明文娱中心、薄扶林文娱中心及方树泉文娱中心。各文娱中心外分别设有剧场、食肆、排舞室、礼堂等设施供同学使用。其中某部分亦开放给公众使用,如位于庄月明文娱中心的两间食肆。另外于薄扶林道设有两个体育馆,分别为何世光夫人体育馆及赖蒙廉夫人体育馆,馆内有排球场、篮球场、手球场、壁球场、健身室及一个25米游泳池等设施。此外于沙湾径设有何鸿燊运动场,场内设有一个天然草场及两个人造草场,可用作11人足球、曲棍球、垒球等活动。此外亦设有6个胶地网球场及一个50米的标准游泳池。

香港大学平面地图香港大学平面地图

本部大楼

香港大学建于1910年2月26日,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就是本部大楼。大楼用文艺复兴期建筑模式的花岗石柱廊所支撑,顶部则建有一座高塔和四座角塔,具有典型的西方建筑风格。本部大楼不仅是文学院的大本营,同时也是港大学生拍摄毕业照的首选地,其中陆祐堂是电影《色戒》学生们演戏的剧场取景地。

本部大楼本部大楼

大学堂

位于薄扶林道山顶,揉合了都铎及歌德式建筑特色,引人注目。大学堂于1861年由苏格兰商人杜格拉斯兴建,作为公司总部及寓所,因此取名为“杜格拉斯堡”。1894年,一个法国传道团买下了这幢建筑物,并大举修葺及增建,后于1953年迁出。香港大学在1954年收购了这幢建筑物,并自1956年辟作男生宿舍,改称大学堂。

大学堂之外有设计优雅的梯级,而于内部则有古色古香的图书馆及螺旋式楼梯,都是该建筑物的特色。多部香港电影曾于该建筑物取景,包括《流氓侠医》《玻璃之城》等。

大学堂大学堂

邓志昂楼

邓志昂楼是香港大学的一座古老建筑物,位于香港港岛薄扶林道本部校园,邻近薄扶林道,由邓肇坚爵士父亲邓志昂于1929年捐助建成,作为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之用。

邓志昂楼为1座楼高3层之平顶建筑,外墙铺以洗水批荡,装饰花纹简朴。2楼外墙有5个小阳台。大楼于1931年9月28日由当时之香港总督贝璐爵士揭幕,现为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孔庆荧楼

香港大学孔庆荧楼是香港大学的一座古老建筑物,位于香港港岛薄扶林道本部校园,本部大楼出口对面。大楼于1919年落成启用。其外部自1985年起成为香港法定古迹。原为港大学生会大楼,现为文学院音乐系使用。

孔庆荧楼孔庆荧楼

嘉道理楼

香港大学嘉道理生物科学大楼曾荣膺亚洲最佳建筑物,原因是其拥有的高科技设计,足以与香港汇丰银行大厦分庭抗礼。

这座十层高的大楼由八支十米高的倒金字塔形支柱支撑,而在对称的钢质弧形屋顶之下,是大楼的核心部分——拥有高科技含量的实验室,实验室的设备能配合日新月异的科学研究,不但延长了建筑物的寿命,也减少了在建筑物改动过程中能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

嘉道理楼嘉道理楼

舍堂

“舍堂”是香港大学为学生(尤其是本科生)提供共同生活的地方,希望透过学生自行组织活动、彼此学习,达致课堂和学术以外的“全人教育”。“舍堂教育”的概念源自英国剑桥、牛津等大学的“学院制”,但港大的舍堂从一开始就不具备学院的学术教学及独立招生功能,而衍化为只保留社交和课外教育功能的“舍堂”。舍堂主要是住宿性的,同时担当学生宿舍的角色,然而港大亦有纯粹供学生居住而没有任何学生组织的“学生住宿楼”。除此之外,港大亦有非住宿舍堂。舍堂的活动多姿多彩,但时间上多集中于晚上至凌晨,而且有部分是住宿生必须参加的。“学生住宿楼”只有男女各三十六个宿位,对于居于较远离港大的学生来说,变相只有舍堂可供选择。由于很多舍堂每年重新审订宿生资格(re-admission)是基于舍堂内活动的表现,希望专注学业或不希望参与太多课外活动的学生只能租住附近的私人住宅或申请非舍堂的学生宿舍(student flat),另外在外租房的中国内地学生可以得到香港大学学生发展及资源中心(cedars)的经济补助。

香港大学校园

现时香港大学共有十三所住宿舍堂及三所非住宿舍堂,十三所住宿舍堂为:何东夫人纪念堂、利希慎堂、利铭泽堂、利玛窦宿舍、李国贤堂、圣约翰学院、施德堂、太古堂、大学堂、伟伦堂、马礼逊堂、李兆基堂及孙志新堂。三所非住宿舍堂分别为康宁堂、根德公爵夫人堂、李志雄纪念堂。其中何东夫人纪念堂及根德公爵夫人堂为女生舍堂,利玛窦宿舍、大学堂、马礼逊堂(本科生部分)及康宁堂为男生舍堂,其余为男女混合舍堂。另外利玛窦宿舍由天主教耶稣会主办、圣约翰学院由基督教圣公会主办,行政上皆独立于香港大学。

港大历史上还曾有圣母玫瑰堂,惟因故停办。明原堂于1992年搬迁,易名为利希慎堂。马礼逊堂曾于1968年停办,2005年重开;然而主办者已由伦敦传道会及后来的中华基督教会变为大学本身。

杰出校友

编辑

校友

校友姓名

简介

孙中山

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朱光潜

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张爱玲

中国现代女作家

何鸿燊

港澳企业家、澳门赌王

卫奕信

第二十七任香港总督、爱丁堡皇家学会会长、剑桥大学彼得学院院长

林郑月娥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

简悦威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拉斯克医学奖得主

萧荫堂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哈佛大学讲座教授

刘仙洲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第一副校长

石志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道部原副部长

黎子良

中央研究院院士、斯坦福大学讲座教授,考普斯会长奖首位华人得主

游景威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米耀荣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裴克尔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

李效良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

沈向洋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微软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

陆锦标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得主

谭秉亮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

钟香崇

中国科学院院士

支志明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清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耀宗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前校长

任咏华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智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公开大学前校长

李焯芬

中国工程院院士

辛世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叔贤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嘉安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允怡

中国科学院院士

范上达

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国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祖尧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

梁其姿

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惠仪

中央研究院院士、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

颜庆云

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

傅秉常

中华民国驻苏联大使、中华民国司法院副院长

简悦强

香港政治家、银行家,东亚银行主席

钟士元

香港政治家,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首任召集人

梁爱诗

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位律政司司长

林瑞麟

香港政务司前司长

张建宗

香港政务司司长

袁国强

香港律政司前司长

梁锦松

香港财政司前司长

范徐丽泰

香港立法会首任主席

曾钰成

民主建港协进联盟首任主席,香港立法会前主席

陈兆恺

香港高等法院前首席法官、香港终审法院常任法官

余叔韶

香港首位华人检察官

黄丽松

香港大学首位华人校长

潘宗光

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

姚伟彬

澳门大学前校长

陈坤耀

香港岭南大学前校长

谭尚渭

香港都会大学前校长

张炳良

香港教育大学前校长、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前局长

卫炳江

香港浸会大学校长

林群声

香港都会大学校长

刘殿爵

翻译家、语言学家、汉学家

刘家铭

气象学家、马里兰大学教授

陈展邦

美国贝勒医学院讲座教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糖尿病代谢研究中心主任

郭斌和

语言文学家

方心让

香港骨科医生,香港复康会创办人,国际复康总会前会长

杨紫芝

香港大学医学院前院长、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前主席

李心平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院长

杨永强

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院长、香港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前局长

胡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副部长

周锡年

香港富商

陈祖泽

香港赛马会主席

袁长清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裁

谢仕荣

友邦保险公司前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梁乃鹏

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前行政主席

甘庆林

长江和记实业副董事长、总经理

苏泽光

香港机场管理局主席、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香港电影发展局主席

林顺潮

香港希玛眼科集团董事长

郑家成

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新世界发展(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总经理

黄沾

香港作家、词曲家

许鞍华

香港女导演

林夕

华语乐坛词作家

许冠杰

香港歌手、音乐人、演员

谢安琪

香港女歌手、演员

许廷铿

香港男歌手

(参考资料 )

学校事件

编辑
2024年7月,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早前发现有学生以假学历入学,院方经过多月调查,暂时已经发现30多名学生提交虚假文件,涉案者主要来自海外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