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流动 编辑
人口流动是人口在地区之间所作的各种各样短期的、重复的或周期性的运动。根据人口流动的时间,可以把人口流动划分为:(1)长期人口流动。即离开户口登计地在1年以上,在外寄居,而户口仍留在原地。(2)暂时人口流动。指离开户口登记地1天以上、1年以下,在外寄居或停留,而户口仍在原地。(3)周期性人口流动。即有规律地定期离开户口登记地和返回户口登记地。(4)往返性人口流动。一般指早出晚归,不在外过夜的人口流动(如城市职工的上下班等),又称为钟摆式人口流动。
population flow
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比人口迁移更为普遍和经常,流动的人口不能称为移民。人口流动分为周期流动和往返流动。
在人口统计中,将人口户籍登记地与现居住地不一致且离开户籍登记地半年以上的现象统称为“人户分离”。“人户分离”按分离的空间是否跨越省级辖区可分省际人户分离和省(市)内部跨区(县)、街道、乡(镇)的人户分离。其中,前者称为省际流动人口,是跨越省界的长距离流动,后者称为省(市)内的流动 人口。
定义:由于计划体制下户籍制度的作用,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口迁移是指户籍登记地的永久性改变。而事实上,存在大量非户籍登记地或居住地非永久性的改变,这种情况常常被称为人口流动(floating)。
周期流动
是有规律的人口流动。定期外出旅行后在新地点居住一定长的时间后返回居住地,又称季节流动。例如中国一些地区农民农闲时到城市做临时工,农忙季节返回乡村工作。又如山区牧民在夏季把畜群放牧到高山草地,冬季带着畜群回山谷里越冬。大学生外出读书,旅游者外出旅游,都可看作人口周期流动。
往返流动
指往返于工作场所和居住地点的人口流动,外出时间一般不超过一昼夜,又称每日流动。如农民白天到田里耕作,夜间回到村庄;渔民到海上捕鱼一天或几天,再回到渔港等等;但更主要的是指居住在郊区的居民每天到市区里的工作地点上班。例如1970年调查东京都的市中心地区夜间人口为42.3万,白天人口可达219.1万,说明有176.8万人口每日往返于市中心和郊区,作钟摆式的往返流动。纽约、芝加哥、伦敦、巴黎、墨西哥城等一些大都市也都有这种现象。与此相反,另一种往返流动是工作者居住在市区,每天到位于郊区的工作场所去上班。例如上海市在其卫星城兴建或迁去一些工厂,使得居住在市区的工作人员每天去郊区上班。对这种人口往返流动的研究称为通勤地理。
规律
1 从农村进入城市;
2 从小城市进入大城市;
3 从城区进入郊区(大城市郊区化);
4 进入郊区(郊区城市化,形成“大都市圈”)。
形式
人口流动的常见形式有:①季节性流动。如游牧和季节农工。前者每年夏季去高山牧场放牧,冬季回到山谷低地。后者指在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农村做临时工作,农忙时返回本乡生产;②每日性流动。如城市居民的通勤;③不定期流动。如旅游等。随着经济收入和业余时间的增加,人们为购物、娱乐、度假而外出旅行的距离和次数正在日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