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磺胺嘧啶 编辑
磺胺嘧啶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10H10N4O2S,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粉末,无臭,无味,遇光渐渐变暗色。几乎不溶于水,溶于沸水(1:60),微溶于乙醇和丙酮,不溶于氯仿和乙醚,易溶于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溶液。熔点252~256℃(同时分解)。其钠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遇光渐变棕色。久置潮湿空气中,即缓缓吸收二氧化碳,析出磺胺嘧啶。
药品名称:磺胺嘧啶
外文名:Sulfadiazine
别名:N-2-嘧啶基-4-氨基苯磺酰胺
主要适用症: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球菌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感染、肠道感染和局部软组织感染、诺卡菌病
主要用药禁忌:对磺胺嘧啶或其他磺胺类药过敏者、新生儿及2个月以下婴儿、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剂型:片剂、注射剂
是否纳入医保:是
化学式:C10H10N4O2S
分子量:250.277
CAS登录号:68-35-9
EINECS登录号:200-685-8
熔点:253 ℃
沸点:512.6 ℃
密度:1.3780 g/cm³
外观:白色至略黄色结晶粉末
闪点:263.8 ℃
安全性描述:S26-S36
危险性描述:R22-R36/37/38-R42/43
储藏运输:2-8℃密封避光干燥保存
MDL号:MFCD00006065
Beilstein号:6733588
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特雷富埃尔与其同事认为“百浪多息”一定是在体内变成了对细菌有效的另一种物质,因此他们对“百浪多息”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分解出了“氨苯磺胺”。
1937年,制出了“磺胺吡啶”。
1939年,制出了“磺胺噻唑”。
1941年,制出了“磺胺嘧啶”。
自20世纪初发现磺胺类化合物,已有10多种磺胺类药品开发上市。 21世纪初,全球磺胺类药物总产量有1万多吨。目前世界上三大畅销磺胺类药物是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与甲氧苄胺嘧啶。
2.磺胺嘧啶也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感染、肠道感染和局部软组织感染。
3.磺胺嘧啶还可用于诺卡菌病的治疗,或与乙胺嘧啶合用弓形虫病的治疗。
注射液:2ml:0.4g、5ml:1g。
2.儿童口服给药:(1)用于治疗2个月以上婴儿及儿童的一般感染:首次剂量为50~60mg/kg(总量不超过2g),以后每天50~60mg/kg,分2次服用;(2)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每天0.5g,疗程2~3天。
2.过敏反应: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药疹、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大疱表皮松解萎缩性皮炎等;也可表现为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及肌肉疼痛、发热等血清病样反应。
3.血液系统反应: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6-磷酸脱氢酶患者用药后易发生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在新生儿和小儿中尤为多见;此外,用药后也可见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
4.胆红素脑病:由于磺胺嘧啶与胆红素竞争蛋白结合部位,可致游离胆红素浓度增高,游离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因新生儿肝功能不完善,对胆红素处理差,尤易发生。
2.不能与对氨基苯甲酸同用,对氨基苯甲酸可代替本品被细菌摄取,两者相互拮抗。也不宜与含对氨苯甲酰基的局麻药如普鲁卡因、苯佐卡因、丁卡因等合用。
3.与口服抗凝药、口服降血糖药、甲氨蝶呤、苯妥英钠和硫喷妥钠同用时,上述药物需调整剂量,因本品可取代这些药物的蛋白结合部位,或抑制其代谢,以致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或毒性发生。
4.与骨髓抑制药同用时可能增强此类药物潜在的毒副作用。如有指征需两类药物同用时,应严密观察可能发生的毒性反应。
5.与避孕药(口服含雌激素者)长时间合用可导致避孕的可靠性减小,并增加经期外出血的机会。
7.与肝毒性药物合用时可能引起肝毒性发生率的增高。对此类患者尤其是用药时间较长及以往有肝病史者应进行严密的监测。
8.与光敏感药物合用时可能发生光敏感的相加作用。
10.不宜与乌洛托品合时用,因乌洛托品在酸性尿中可分解产生甲醛,后者可与本品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使发生结晶尿的危险性增加。
11.本品可取代保泰松的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两者合用时可增加保泰松的作用。
12.因本品有可能干扰青霉素类药物的杀菌作用,最好避免与此类药物同时应用。
13.磺吡酮与本品合用时可减少本品自肾小管的分泌,导致血药浓度升高而持久或产生毒性,因此在应用磺吡酮期间或应用其治疗后可能需要调整本品的剂量。
14.磺胺嘧啶与甲氧苄苄啶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15.与口服降糖药同用可增加降血糖作用。
16.与苯妥英或磷苯妥英同用可减少苯妥英在肝脏的代谢,加重苯妥英的不良反应。
17.与卟吩姆钠等光敏感药物同用可加重光敏反应。
18.与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等药物同用时易导致结晶尿、血尿。
19.与环孢素同用可降低环孢素的作用。
20.对氨基苯甲酸可代替磺胺嘧啶被细菌摄取,两药同用可发生拮抗作用。
2.交叉过敏:(1)对一种磺胺类药过敏者对其他磺胺类药也可能过敏;(2)对呋塞米、砜类、噻嗪类利尿药、磺脲类、碳酸酐酶抑制剂过敏者,对磺胺类药也可能过敏。
3.药物对儿童的影响:由于磺胺嘧啶可与胆红素竞争在血浆蛋白上的结合部位,而早产儿、新生儿的乙酰转移酶系统未发育完善,游离血药浓度增高,可能增加早产儿、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性。
4.药物对老人的影响:老年患者使用磺胺嘧啶后发生严重皮疹,骨髓抑制和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的机会增加。因此老年患者宜避免应用,确有指征时需权衡利弊。
5.药物对哺乳的影响:磺胺嘧啶可经乳汁分泌,药物可能导致葡萄糖-6-磷酸脱氢-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新生儿发生溶血性贫血。
化合物信息
中文名称:磺胺嘧啶
中文别名:N-2-嘧啶基-4-氨基苯磺酰胺;磺胺嘧啶-D4;大安净;磺胺哒嗪;2-对氨基苯磺酰胺嘧啶;
英文名称:sulfadiazine
英文别名:Sulfadiazine;A-306;Benzenesulfonamide, 4-amino-N-2-pyrimidinyl-;Adiazin;rp2616;PYRIMAL;sulphadiazine;Diazin;DIAZYL;DEBENAL;4-Amino-N-pyrimidin-2-yl-benzenesulfonamide;SD-Na;Trisem;
CAS号:68-35-9
MDL号:MFCD00006065
EINECS号:200-685-8
RTECS号:WP1925000
BRN号:6733588
PubChem号:24899802
分子式:C10H10N4O2S
结构式
结构式:分子量:250.27700
精确质量:250.052444
PSA:106.35000
LogP:2.59460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至略黄色结晶粉末
密度:1.496 g/cm3
熔点:253°C (dec.)(lit.)
沸点:512.6ºC at 760 mmHg
闪点:263.8ºC
折射率:1.679
储存条件:0-6ºC
安全信息
符号:GHS07GHS08
信号词:危险
危害声明:H302; H315; H317; H319; H334; H335
警示性声明:P261; P280; P284; P304 + P340; P342 + P311
包装等级:III
危险类别:6.1(b)
海关编码:2935009090
危险品运输编码:3249
WGK Germany:3
危险类别码:R22
安全说明:S26-S36
RTECS号:WP1925000
危险品标志:Xn; Xi
分子结构数据
1、 摩尔折射率:63.14
2、 摩尔体积(cm/mol):167.2
3、 等张比容(90.2K):504.4
4、 表面张力(dyne/cm):82.6
5、 极化率(10-24cm3):25.03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2
3.氢键受体数量:6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3
5.互变异构体数量:2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106
7.重原子数量:17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327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合成方法
可由糠氯酸与硝基胍合成2-氨基嘧啶后与对乙酰基苯磺酰氯在吡啶中缩合水解而制得。
用途
本品为治疗全身感染的中效磺胺,抗菌谱广,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对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淋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能通过血脑屏障渗入脑脊液。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570图)一致。
(3)本品显芳香第一胺类的鉴别反应(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Ⅲ)。
取本品2.0g,加水100ml,置水浴中振摇加热10分钟,立即放冷,滤过;分取滤液25ml,加酚酞指示液2滴与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0.20ml,应显粉红色。
碱性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2.0g,加氢氧化钠试液10ml溶解后,加水至25ml,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色,与黄色3号标准比色液(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A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氯化物
取上述酸度项下剩余的滤液25ml,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A),与标准氯化钠溶液5.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1%)。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L)。
炽灼残渣
不得过0.1%(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
取本品1.0g,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H第三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联磺甲氧苄啶片中磺胺嘧啶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联磺甲氧苄啶片。
方法原理:取该品适量加盐酸溶液使溶解并定量稀释,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0.1mol/L盐酸溶液为空白溶液,以324nm为测定波长(λ2),340为参比波长(λ1),在测定波长与参比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求出吸光度的差值(△A),另取磺胺嘧啶对照品适量,同法测定吸光度,计算,即得。
试剂:1.盐酸溶液(1→3)
2. 0.1mol/L盐酸溶液
仪器设备:可见分光光度计
试样制备: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该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磺胺嘧啶100mg),置100mL量瓶中,加盐酸溶液(1→3)10mL,充分振摇使其溶解,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置50mL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另取磺胺嘧啶对照品约10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盐酸溶液(1→3)10mL,充分振摇使其溶解,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置50mL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操作步骤:精密量取上述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0.1mol/L盐酸溶液为空白溶液,以324nm为测定波长(λ2),340为参比波长(λ1),在测定波长与参比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求出吸光度的差值(△A),另取磺胺嘧啶对照品适量,同法测定吸光度,计算,即得。
利用湿润烧伤膏良好的止痛效果,快速无创溶解清除坏死组织,促进组织愈合的特性,和磺胺嘧啶银强大的抗菌特性相结合,制成以湿润烧伤膏为基质的磺胺嘧啶银膏,应用于浅~深Ⅱ度创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烧伤外用药种类很多,评价其疗效亦有一定困难,因为影响因素很多,如年龄,烧伤面积、深度,营养、治疗方式等。为了对以湿润烧伤膏为基质的磺胺嘧啶银膏评价合理、准确,我们选择同期应用湿润烧伤膏的100例患者作对照研究,本研究显示该药膏可促进浅Ⅱ度、深Ⅱ度创面愈合,效果较单用湿润烧伤膏好,尤其对已感染的创面,效果更佳,并可减少抗生素的用量,磺胺嘧啶银对湿润烧伤膏的止痛、溶痂及促进愈合效果均无影响,使用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对重要脏器功能无影响。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男19例,女16例;年龄2~91岁,平均39.13±21.45岁,死亡2例。住院时间2~49d,平均21.42±5.34d;创面最小5%TBSA,最大95%TBSA,20例重症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病人,全身90%以上的皮肤松解、起大疱。痊愈患者用药后皮疹红肿消退时间3~15d,平均8.3d,皮损糜烂面结痂时间6~14d,平均9.6d。所有病例均符合第9次疾病分类会议(Inter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DApted,Ninth Modification)制定的分类标准。
研究对象与分组:70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患者均为1987年3月至2006年1月住院和门诊的病例,分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其中35例为实验组,按烧伤创面处理要求进行清创,将磺胺嘧啶银涂于所有创面及疱皮或腐皮上;35例对照组,0.3%碘伏消毒后,低位剪破水疱,放出水疱液,远红外线照射。均经临床、实验室及病理诊断等所证实。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用SPSS8.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用X2检验。
治疗及转归
磺胺嘧啶银创面外用:皮肤创面用0.1‰洗必泰彻底清洗,按要求进行清创,在水疱低位剪破水疱,放出水疱液,保留疱皮或腐皮。面颈、会阴等部位的创面可直接将磺胺嘧啶银涂于所有创面及疱皮或腐皮上厚约1mm,每4小时1次,行暴露疗法;或外盖1层无菌纱布行半暴露治疗;并用烤灯照射。每日定期检查纱布下有无积液,如有需要及时更换纱布。四肢、躯干创面涂磺胺嘧啶银2mm予以无菌敷料(渗出期厚一些,防止渗出过多)包扎。渗出期每天换药1次,4d后,简单清理创面上腐皮、疱皮、薄软膜,而后即刻涂以磺胺嘧啶银,保护再生创面,直至创面愈合。如创面新鲜,全身或局部无感染征象的,可4d左右换药一次;如创面感染,每日需换药1~2次。对于伴有手指或足趾糜烂的患者,将每个手指或足趾分开包扎,以防止粘连。按照烧伤治疗方案,病房实行保护性隔离制度,严格限制陪护人员及探视人员。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试验组痊愈26例(74.3%),显效8例(22.9%),无效1例(2.8%),总有效率97.2%。对照组痊愈7例(20.0%),显效15例(42.9%),无效13例(37.1%),总有效率62.9%。经统计学处理X2=9.33,P<0.05,两组病例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磺胺嘧啶银组与暴露疗法组创面应用效果比较见表2: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率、死亡率、中度瘢痕出现率、细菌培养阳性率、痂下细菌定量>105/g组织例数,磺胺嘧啶银组与暴露疗法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为红斑消退,水疱全部干涸结痂,痂皮大部分脱落,皮损大部分愈合,创周无炎症反应;显效为红斑大部分消退,水疱部分结痂,皮损部分愈合,局部创周有炎症反应;无效为红斑、水疱消退结痂不明显,皮损少许愈合,创周炎症反应重。①创面愈合时间:指患者从出现水疱至痂皮完全脱落,创面愈合所需要的时间。单位:天(d)②创面感染率:创面出现脓性渗出物或创面渗液培养出致病菌为感染1例。创面感染率=感染例数/实验组或对照组例数,以%记。③死亡率=死亡例数/实验组或对照组例数,以%记。④中度瘢痕出现率:按瘢痕出现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中度瘢痕出现率=中度瘢痕出现例数/实验组或对照组例数,以%记。⑤细菌培养阳性率:在同等污染程度和清创条件下按照随机原则在同一病人中选择深度相似的相应部位创面,分别应用1%磺胺嘧啶银和(或)硼酸,而且在清创后5~7天内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实验组或对照组例数,以%记。⑥痂下细菌定量>105/g组织例数:每克焦痂下细菌菌量>105的组织例数。
专家讨论
国内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采用暴露疗法或湿润烧伤膏、2%~4%小苏打液、无菌紫草油、0.1%利凡诺溶液、3%硼酸液、红霉素软膏、氯霉素粉、0.1%新洁尔灭溶液等外涂,但上述方法抗菌、成痂效果均不如磺胺嘧啶银。以往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糜烂面的治疗多采用暴露皮损,保持创面干燥,甚至暴露于红外线灯罩下烘烤的/干燥暴露疗法,该疗法由于创面缺乏有效保护,干燥刺激常引起创面疼痛难忍,创面大量失液,不利于全身体液平衡调节。磺胺嘧啶银,英文Sulfadiazinmu Argenteum(简写为SD-Ag)具有较强的抗感染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绿脓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涂于创面后结痂、脱落及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糜烂面类似于Ⅱ度烧伤创面,因此我们将磺胺嘧啶银治疗烧伤创面的成功经验用于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取得了同样好的效果。磺胺嘧啶银本身无刺激性,对创面不产生附加损害,涂于创面隔绝了空气,避免干燥刺激引起疼痛,并有效防止水分大量蒸发,保留组织间液和内环境稳定,从而减少了补液量。
磺胺嘧啶银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由磺胺嘧啶和硝酸银化合而成,磺胺嘧啶银和组织接触时不但不形成氯化银沉淀,反而缓慢分解释放出银和磺胺嘧啶,在组织液中较长时期维持一个高浓度水平,就象在创面上建立一个药物储备库一样,可抑制继续不断生长的细菌,因此为一较为理想的外用药。磺胺嘧啶银穿透焦痂释放出银离子和磺胺嘧啶,在创面上形成一层淡灰色的薄痂,能穿过痂皮、真皮到达深部有生机的脂肪组织并积聚在创面表面及其深部均产生抗感染作用,并有收敛作用,促进创面干燥、结痂。释放的银离子大部分与细菌的DNA结合,磺胺嘧啶与对氨苯甲酸的化学结构相似,影响细菌核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银由于作用广谱而在抗微生物药物中独树一帜。据1978年美国科学文摘报道,银能杀灭650种不同的病原。Montes LF等发现磺胺嘧啶银在体外能抑制人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活性,因而用1%的磺胺嘧啶银银霜局部应用治疗42例带状疱疹取得显著疗效。磺胺嘧啶银在体外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活性的作用与银离子有关。磺胺嘧啶银不可用于对磺胺药物过敏者,肝肾功能有损害者慎用。新生儿亦不宜应用该品,以防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磺胺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治疗过程中需应用其他广谱抗生素,以有效地控制感染。
皮肤是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症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患者皮损面积大,表皮大片剥落,屏障功能严重破坏,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严重者死亡,因此加强创面处理,再积极的配合全身治疗,可大大缩短病程,减轻病人的痛苦。包扎利于静脉穿刺时止血带直接扎在皮损上引起疼痛和皮肤撕脱。对于本病治疗的成功与否,创面的恰当处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在处理本型药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创面的正确处理,是预防和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疗程、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局部用磺胺嘧啶银具有使用方便、见效快、使病程明显缩短等优点,磺胺嘧啶银,不仅杀菌,且对皮肤无刺激性,又促进渗液尽快干涸结痂脱落。磺胺嘧啶银外用操作简单易行,临床效果良好,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创面治疗提供了新途径。我们用治疗浅二度烧伤的方法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磺胺嘧啶银外涂皮损处,病程明显缩短,感染率、死亡率明显降低,瘢痕轻,疗效好,见效快,无明显副作用,与传统疗法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值得推广。
上一篇 鞘内注射
下一篇 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