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感染 编辑
新生儿感染是造成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病毒引起的宫内感染不仅引起新生儿期的感染,还可引起畸形及严重的远期影响。新生儿感染的三个重要环节包括:宿主、病原体、传播途径。新生儿期的这三个环节均有其特殊性。
1、全身症状:常无特异性表现,常与其他疾病,如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疾病混淆。大致表现为:① 精神状态:可有短暂的烦躁不安,以后转为反应弱、嗜睡、哭声无力甚至昏迷;② 面色:发暗、发黄、严重时发青、白或紫;③ 吸吮:吸吮力减弱,吸乳量少,甚至拒乳。常有恶心、呕吐及腹泻;④ 活动:烦躁时哭闹多动,但很快活动少,甚至不动;⑤ 体温:少数可发热,但大多数体温正常或降低,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早产、低体重儿及病重儿体温不升,还可出现硬肿,手足温度低;⑥ 体重:不升或下降;⑦ 末梢循环:末梢循环差,皮肤发暗、发花,指压腹部皮肤,超过2秒才恢复原来肤色,手足凉;⑦ 黄疸:皮肤黄且暗灰。
2、局部症状:仔细检查可发现局部病灶,常见为脐部、皮肤、耳、指(趾)甲沟、眼、口腔、或产伤部位。也要注意内脏病变,如肺、肝、脑膜炎、泌尿系感染、产道感染等。
2、血常规:常见白细胞升高超过25×10^9/L,或减低(<0.5×10^9/L),中性白细胞超过0.1—0.7×10^9/L。还要注意中性白细胞有无空泡变性及中毒颗粒,或白细胞中能否发现吞噬之细菌。
3、免疫抗体检测:特异性免疫抗体IgM、IgG的动态变化来推测病原体。也可用已知抗体检测体液中的抗原。或用PCR技术寻找特异性病原体的DNA片段。
Georgson CD(2001)报道新生儿败血症或复发感染时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比无感染者明显低(P<0.001)。
Buscher U(2000)报道对240名新生儿脐血做IL﹣1β、IL﹣6、IL﹣8及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检查,同时随访新生儿并做胎盘组织学检查共195例,结果表明新生儿感染13例(5.4%),胎盘检查诊断绒毛膜羊膜炎35例(17.9%),结果IL﹣1β、IL﹣6在绒毛膜羊膜炎的脐血中升高分别为2.8pg/ml及12.8pg/ml,明显高于无炎症者(P<0.05及0.005)。对新生儿早发感染者脐血中仅IL﹣6升高,达16.0pg/ml,比无感染者13.2pg/ml明显升高(P<0.05)。认为脐血IL﹣6可作为早发新生儿感染的预测指标。
2、新生儿尚未接触过子宫外环境的各种病原,也没有接触过食物蛋白等种类繁多的抗原性物质。
3、孕期受到通过胎盘的母亲抗体的影响,使新生儿存在着生理性免疫低下。
那么,如何来增强新生儿免疫力,减少宝宝生病的机会呢?
方案一:合理营养
新生儿期营养需求量高,但消化代谢功能有限。因此,对营养既要求足够量来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又不能过量喂养,以免造成新生儿胃肠道的过重负担,适当掌握合理营养对增强体质和抵抗力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每天摄取均衡的营养才能满足身体的需求及提高免疫力。蛋白质是构成免疫细胞和抗体的主要成分,如蛋白质缺乏会造成免疫机能下降。维生素C能刺激身体制造干扰素,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可增加抗体,清除病毒和细菌,从而增强免疫力。其它如-胡萝卜素及营养素中的叶酸、维生素B12、烟碱酸、泛酸、铁、锌和酶等也都与免疫能力有关。
方案二:母乳喂养
母乳比代乳品含有更多的免疫活性物质,它可供给新生儿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铁、尤其是母乳中含有抗感染的抗体(免疫球蛋白)及抗感染的活性白细胞、双歧因子、溶菌酶等,它们具有增强免疫功能,阻止有害菌的生长,可减少宝宝感染的机会。
方案三:预防接种
新生儿时期虽然从母体来的免疫球蛋白提供了一些抗体,但对于许多传染病仍是一个高度的易感者。预防接种是抵抗病菌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早期有效的预防接种来防止对新生儿危害最大的传染病的发生,如结核病、乙型肝炎等。
方案四:新生儿按摩
按摩是通过新生儿皮肤感官温和的刺激,引起全身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等系统的一系列良性反应,可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有助于增加小儿的食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加快体重的增长。按摩的同时还活动宝宝的全身肌肉,使身体发育得更健壮。另外,皮肤刺激对增强免疫功能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有益于新生儿的体格与心智的健康发育。
增强新生儿的抵抗力,减少宝宝感染机会,除了均衡、足够的营养,提倡母乳喂养、预防接种以及积极有效地增强体质之外,宝宝的护理者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及加强居室内通风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