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震 编辑
秦震(已退休),男,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31年2月出生,上海市人。1954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并分配至上海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现华山医院)神经精神科。1955年参加卫生部针灸研究所举办的高等医学院校针灸师资训练班。1960年参加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举办的全国神经系统电生理高级培训班。1982年任神经病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任神经病学教授,1990年任博士生导师。1996年由华山医院授予“终身教授”称号。1996年作为特邀贵宾参加美国神经科学院46届年会期间向美方提出在中国召开一次中美神经病学会议的设想,经长期酝酿由中华神经科学会、上海神经科学会和美国神经科学院会共同创议发起召开第一届中美神经病学会议2000年4月2-5日于上海举行。因从事和组织医、教、研等成绩被美国传记公司列入1994年至2001年印发的多版《国际杰出领导者人名录》。 历任卫生部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导组副组长、中华神经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副总编辑、总编辑,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医科大学国家级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华山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卫生局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上海市神经科学会主任委员、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协会-国际卒中联络委员会委员。现任华山医院终身教授、《中华神经科杂志》第三届名誉总编、上海市神经科学会名誉主委、美国神经科学院(American&NBSp;Academy of Neurology)名誉院士(HoNOrary Fellow)、世界卒中联盟筹组理事会理事。 擅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临床神经生理学、针灸和导引。首先开展和报道了针灸治疗癫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神经性皮炎的观察,呋喃西林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随访,伴发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神经系统综合征,糖尿病性脊髓病,慢性脊髓炎,下跳眼震,表现发作性呼吸消失、昏迷的睡眠窒息,丘脑损害的失语,额叶内侧面损害的动力性失语,无言语障碍而运动、感觉功能正常的未受损侧半球支配手的书写、绘画动作障碍,Parkinson病患者的视空知觉缺陷,黄芪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前瞻性研究,华人和德国人阅读本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时眼球运动的差异,偏头痛的经颅多普勒脑血流研究,硫脂在神经鞘膜损害中的致病作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气功(属于沉思的一类)练习期间脑电和脑血流变化的研究,应用SPECT观察激活视皮质改善卒中后偏盲等。指导第1位研究生完成的“重症肌无力抗突触前膜抗体研究”获广西壮族自治区1988-1989年科技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中青年医学优秀论文二等奖。88年开展对经CT等证实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自然史研究。91年倡建上海市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9年扩建为上海市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开展社区心脑血管病防治工作。94年发表脑梗塞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96年应邀担任英国牛津Radcliffe医院临床试验中心组织的中国急性卒中试验Chinese Acute Stroke Trial的顾问。发起和参与组织全国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降栓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研究。完成“七五”课题“急性脑缺血模型发病机理及新药治疗”获 92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八五”课题“急性脑缺血卒中并发脑水肿发病机理及防治”获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大鼠实验性局灶脑梗塞体积测定及抗脑缺血药筛选”的研究获上海市1992年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95~1997)“硫脂在神经鞘膜损害中的致病作用”首次证明硫脂致敏能造成实验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炎,2003年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目前正在开展沉思治疗神经科疾病的可行性。 秦教授共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13名。研究生论文获省市以上奖励者4人次。先后应邀为以下大学神经科或相关科室客座教授/访问研究员:重庆医学院,湖南医学院,浙江医学院,石河子医学院,新疆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德国Goettingen大学,瑞典Lund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Huddinge医院,意大利罗马天主教大学、Padova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Salpetriere医院、Montpeliere大学,英国伦敦大学Queen Square神经病学研究所,Newcastle大学药理系,牛津(Oxford
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可以选择乘坐公交车。乘坐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后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