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疮 编辑

人类的一种疾病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须疮主要是指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毛囊和毛囊周围炎症疾病

须疮好发于20-40岁的男性,脂溢性皮炎患者发病率较高,主要发生在男性胡须部位。须疮患者可能会出现丘疹或脓疱、结痂脱屑瘢痕皮肤瘙痒不适症状,如果炎症向周围扩散,还会引起睑缘炎、结膜炎等疾病。须疮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长时间室内工作、精神紧张、皮肤损伤等原因可诱发本病

就诊指南

编辑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下颌部和口唇周边的胡须区

发人群:20-40岁的男性

治疗方法: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是否遗传:否

相关症状:丘疹 脓疱 结痂 脱屑 萎缩性瘢痕 皮肤瘙痒

相关疾病: 痤疮 湿疹 性病

相关检查:视诊 血常规检查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皮肤病理活检

相关手术:无

是否属于医保:是

概述

编辑

须疮主要是指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毛囊和毛囊周围炎症性疾病

须疮好发于20-40岁的男性,脂溢性皮炎患者发病率较高,主要发生在男性胡须部位。须疮患者可能会出现丘疹或脓疱、结痂脱屑、瘢痕、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如果炎症向周围扩散,还会引起睑缘炎、结膜炎等疾病。须疮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长时间室内工作、精神紧张、皮肤损伤等原因可诱发本病。

症状

编辑

须疮的症状有丘疹、脓疱、结痂、脱屑、萎缩性瘢痕、皮肤瘙痒等。

1.丘疹、脓疱

患者的局部毛囊发生化脓性病变时,可形成丘疹或脓疱,可散在或聚集分布,皮损顶部有黄白色脓头,基底部皮肤受到损害时,可造成皮肤发红、肿胀。

2.结痂、脱屑

脓疱破溃后,脓液可流出,逐渐干燥形成痂块,皮损逐渐愈合时,还会形成鳞屑。

3.萎缩性瘢痕

脓疱破溃后,皮损周围上皮细胞生长可促使创面愈合,皮损逐渐向中央消退,形成萎缩性瘢痕,损害可向四周扩散。

4.皮肤瘙痒

局部皮肤出现炎症反应时,易受到炎症因子的刺激,导致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症状。

病因

编辑

须疮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脂溢性皮炎、皮肤损伤易诱发须疮。

一、基本病因

细菌侵犯毛囊和毛囊周围的组织时,可导致局部皮肤出现化脓性病变,形成须疮。

二、诱发因素

1、脂溢性皮炎

患者发生脂溢性皮炎时,可造成面部皮肤油脂分泌过多,有利于细菌滋生和繁殖,易诱发须疮。

2、皮肤损伤

剃须造成局部皮肤损伤时,细菌可从损伤部位进入,机体无法抵抗细菌侵犯,导致须疮发生。

就医

编辑

须疮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感染扩散、引起后遗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胡须部位出现肿性红斑、脓疱、鳞屑等表现时,应该及时就诊,抑制红斑和脓疱的生长,避免向其他部位扩散。

2.感染扩散

感染扩散后,引起睑缘炎、结膜炎等疾病时,需要通过治疗减轻眼部红肿、刺痛等症状,保持眼部健康

3.引起后遗症

皮损部位有萎缩性瘢痕形成部分胡须缺失时,需及时就医,可以去除瘢痕,保持面部美观,以免影响情。

治疗

编辑

须疮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1.一般治疗

保证皮损部位皮肤清洁、卫生,可以用镊子拔除病损的胡须,但是不能使用剃须刀,防止病情加重。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药物,有助于控制感染,缩短病程。患者还应该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罗红霉素分散片、阿奇霉素片等药物,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病情恢复。

3.物理治疗

使用红外线紫外线照射,能够促进炎症吸收,减轻炎症性病变,减少脓疱形成。

日常

编辑

须疮日常应注意合理膳食、皮肤护理、调整情绪等。

1.合理膳食

平时应该进食低盐、低油的食物,补充优质蛋白,尽不要食用烧烤、炸鸡等油腻的食物,保证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2.皮肤护理

日常应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定期消毒剃须刀,切忌自行挤脓疱,以免感染向周围扩散,加重病情。

3.调整情绪

生活中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有利于疾病恢复。

预防

编辑

预防须疮的方法有避免创伤、保持皮肤清洁、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等。

1.避免创伤

剃须之前,可以湿润面部,使用电动剃须刀,避免局部皮肤损伤,抵抗病原菌侵犯,从而预防须疮发生。

2.保持皮肤清洁

平时应注意清洁面部皮肤,减少油脂生成,以免细菌滋生,促使皮肤保持清爽的状态,降低须疮的发病几率。

3.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积极治疗脂溢性皮炎,可以保证皮肤处于健康的状态,避免细菌感染,防止出现须疮。

诊断

编辑

须疮的诊断方法有视诊、血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皮肤病理活检等。

1.视诊

视诊可见胡须部位有水肿性红斑、脓疱、丘疹、结痂鳞屑等表现。

2.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增加、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提示存在感染。

3.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取脓液进行涂片和培养,若培养出致病菌,则可以确定感染,进行药敏试验时,能够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

4.皮肤病理活检

对病变的皮肤进行活检时,可在显微镜下看到毛囊壁中性粒细胞,周围存在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等,辅助诊断疾病。

上一篇 新生儿结膜炎

下一篇 腰椎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