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 编辑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主要是指病原微生物直接侵犯尿路,并在尿液中繁殖,侵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疾病。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好发于新生儿、婴儿、尿路畸形者等人群。患者患病时,可能会出现发热、哭闹、喂养困难、发育落后、排尿困难、尿急、身材矮小等不适症状,如果不及时控制泌尿系统感染,则会引起慢性肾脏疾病。根据侵犯的部位分类,可将本病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就诊科室: 儿科
发病部位:泌尿系统
多发人群:泌尿系统畸形者 包皮过长男孩 女孩 卫生护理不到位者
是否遗传:否
相关检查:尿常规检查 1h尿白细胞排泄率测定 尿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 尿涂片检查 超声检查
相关手术:外冲击波碎石术
是否属于医保:是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主要是指病原微生物直接侵犯尿路,并在尿液中繁殖,侵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疾病。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好发于新生儿、婴儿、尿路畸形者等人群。患者患病时,可能会出现发热、哭闹、喂养困难、发育落后、排尿困难、尿急、身材矮小等不适症状,如果不及时控制泌尿系统感染,则会引起慢性肾脏疾病。根据侵犯的部位分类,可将本病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与患病年龄有关,年龄不同,症状也存在差别,具体如下:
1.新生儿
患者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全身症状,包括发热、面色苍白、喂养困难、呕吐、腹泻、黄疸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嗜睡、烦躁不安、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
2.婴幼儿
婴幼儿的泌尿系统症状并不明显,患病期间可出现体温升高、拒食等不适症状,有时还会出现精神不振、昏睡、易激惹等症状。
3.年长儿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用药不当、尿路分泌型IgA浓度下降等原因易诱发本病形成。
一、基本病因
细菌侵犯尿路后,可在泌尿道内释放脂多糖内毒素,导致局部出现炎症性病变,引起小儿泌尿系统感染。
二、诱发因素
1、用药不当
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时,易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无法抵抗病原菌侵犯,诱发小儿泌尿系统感染。
2、尿路分泌型IgA浓度下降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疾病迁延不愈、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疾病导致发热、尿频、尿急等症状出现时,应警惕尿路感染,及时就医,控制感染,减轻泌尿道不适症状。
2.疾病迁延不愈
经过长时间治疗,病情仍未恢复时,需要更换治疗方案,减轻肾脏损害,防止预后受到影响。
3.引起并发症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对因治疗、对症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应该多喝水,以便促进排尿,冲刷尿道,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分紧张、担忧。
2.对因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氨苄西林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促进病情恢复。尿道憩室引发本病时,患者则需要进行尿道憩室切除术,术后采用尿道成形术的方法促进排尿。
3.对症治疗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日常应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病情监测、合理膳食等。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家长应督促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注意外阴处的清洁,以免再次发生感染。
2.病情监测
经过治疗后,注意观察是否再次出现发热、尿急等症状,若出现异常,则需要就医,重新进行相关检查。
3.合理膳食
预防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方法有穿着合适的内裤、矫正尿路畸形、及时处理蛲虫感染等。
1.穿着合适的内裤
平时应该穿着宽松、棉质或丝质的内裤,有助于透气,避免会阴部潮湿,引起细菌滋生,预防小儿泌尿系统感染。
2.矫正尿路畸形
积极矫正尿路畸形可以预防尿路梗阻,避免尿液潴留,预防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病率。
3.及时处理蛲虫感染
及时处理蛲虫感染,以便泌尿系统保持健康的状态,防止发生小儿泌尿系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