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香丸 编辑

中药方剂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安息香丸,中药方剂“安息香丸”。别名:雄黄丸。处方:安息香1两,朱砂半两(细研),黄半两(细研),雄黄1两(细研),阿魏半两,松脂4两,榴(柏)叶4两,苍术4两,白芷3两,干叶3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能主治:时气瘴疫。用法用量:雄黄丸(《普济方》卷一五一)。处方:朱砂半两(细研),虎头骨半两,猢狲头骨半两,砒霜半两,天灵盖半两,阿魏半两,安息香半……

目录

  1. 1《圣惠》卷十六:安息香丸
  2. 2别名
  3. 3处方
  4. 4制法
  5. 5功能主治
  6. 6用法用量
  7. 7摘录
  8. 8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九八:安息香丸
  9. 9处方
  10. 10制法
  11. 11功能主治
  12. 12用法用量
  13. 13摘录
  14. 14《本草纲目》卷三十四引《全幼心鉴》:安息香丸
  15. 15处方
  16. 16制法
  17. 17功能主治
  18. 18用法用量
  19. 19摘录
  20. 20《圣济总录》卷五十七:安息香丸
  21. 21处方
  22. 22制法
  23. 23功能主治
  24. 24用法用量
  25. 25摘录
  26. 26《圣济总录》卷一四三:安息香丸
  27. 27处方
  28. 28制法
  29. 29功能主治
  30. 30用法用量
  31. 31摘录
  32. 32《圣济总录》卷九:安息香丸
  33. 33处方
  34. 34制法
  35. 35功能主治
  36. 36用法用量
  37. 37摘录
  1. 38《鸡峰》卷十五:安息香丸
  2. 39处方
  3. 40制法
  4. 41功能主治
  5. 42用法用量
  6. 43摘录
  7. 44《圣济总录》卷五十二:安息香丸
  8. 45处方
  9. 46制法
  10. 47功能主治
  11. 48用法用量
  12. 49摘录
  13. 50《圣济总录》卷二十二:安息香丸
  14. 51处方
  15. 52制法
  16. 53功能主治
  17. 54用法用量
  18. 55摘录
  19. 56《圣济总录》卷十二:安息香丸
  20. 57处方
  21. 58制法
  22. 59功能主治
  23. 60用法用量
  24. 61摘录
  25. 62《圣惠》卷二十三:安息香丸
  26. 63处方
  27. 64制法
  28. 65功能主治
  29. 66用法用量
  30. 67摘录
  31. 68《圣济总录》卷十五:安息香丸
  32. 69处方
  33. 70制法
  34. 71功能主治
  35. 72用法用量
  36. 73摘录
  37. 74《圣济总录》卷一○○:安息香丸
  1. 75处方
  2. 76制法
  3. 77功能主治
  4. 78用法用量
  5. 79摘录
  6. 80《圣济总录》卷一八五:安息香丸
  7. 81处方
  8. 82制法
  9. 83功能主治
  10. 84用法用量
  11. 85摘录
  12. 86《圣惠》卷九十八:安息香丸
  13. 87处方
  14. 88制法
  15. 89功能主治
  16. 90用法用量
  17. 91摘录
  18. 92《局方》卷三:安息香丸
  19. 93处方
  20. 94制法
  21. 95功能主治
  22. 96用法用量
  23. 97摘录
  24. 98《圣惠》卷九十八:安息香丸
  25. 99处方
  26. 100制法
  27. 101功能主治
  28. 102用法用量
  29. 103摘录
  30. 104《圣济总录》卷六十二:安息香丸
  31. 105处方
  32. 106制法
  33. 107功能主治
  34. 108用法用量
  35. 109摘录

《圣惠》卷十六:安息香丸

编辑

别名

编辑

雄黄丸

处方

编辑

安息香1两,朱砂半两(细研),硫黄半两(细研),雄黄1两(细研),阿魏半两,松脂4两,榴(柏)叶4两,苍术4两,白芷3两,干桃叶3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时气瘴疫。

用法用量

编辑

雄黄丸(《普济方》卷一五一)。

摘录

编辑
《圣惠》卷十六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九八:安息香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朱砂半两(细研),虎头骨半两,猢狲头骨半两,砒霜半两,天灵盖半两,阿魏半两,安息香半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入朱砂研匀,于端午日午时,用白团和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

编辑

寒疟,手足鼓颤,寒面青。

用法用量

编辑

男左女右,手把1丸,定后用绯绢袋子盛,系于中指上。

摘录

编辑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九八

《本草纲目》卷三十四引《全幼心鉴》:安息香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安息香(酒蒸成膏)3钱,沉香3钱,木香3钱,丁香3钱,藿香3钱,八角3钱,茴香3钱,香附子5钱,缩砂仁5钱,炙甘草5钱。

制法

编辑

上为末,以膏和,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

编辑

小儿肚痛,曲脚而啼。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1丸,以紫苏汤化下。

摘录

编辑
《本草纲目》卷三十四引《全幼心鉴》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安息香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安息香1两(研),补骨脂(炒)1两,阿魏(研)2钱。

制法

编辑

上为细末,醋研饭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编辑

久冷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10丸,空心以粥饮送下。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安息香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安息香1分,阿魏半分,乳香1钱(3味1处研),丹砂1分,雄黄2分,龙2分,麝香2钱(4味1处研),砒霜1分(研细,更入绿豆末2钱同研),密陀僧(煅)2钱,巴豆3粒(去皮心膜,1大碗浸1日,6度换出,细研出油)。

制法

编辑

上药先将安息香三味一处入瓷器内,用重汤煮,或于饭甑上蒸一次,再入净钵内,烂研成膏,入诸药,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编辑

久患肠风痔瘘诸疾,或生鼠乳,卒心痛,食积,心腹诸气,水泻冷水诸痢。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1丸,空心服。肠风泻血,五痔漏脓血不止,或生鼠乳,并以好茶送下;卒心痛,生汤送下;食积,陈曲汤送下;心腹诸气,以温酒送下;妇人心痛、血气,以当归酒送下;水泻冷水诸痢,饭饮送下;疟疾,以桃心汤送下。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圣济总录》卷九:安息香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安息香(研)1两,乳香(研)1两,麻黄(去根节)2两,胡桃仁(汤浸,去皮,研)1两半,干浮萍草(去土)1两半。

制法

编辑

上药先捣麻黄、浮萍草为末,与研药拌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偏风,半体不仁,纵缓不收,或痹痛。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1丸,以温酒化下。以汗出为效。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九

《鸡峰》卷十五:安息香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安息香2两,桃仁2两,虎杖2两,附子2两,杜仲2两,山茱萸2两,吴茱萸2两,柏子仁2两,木香2两,当归2两,玄胡索2两,泽兰1两,叶1两,干姜1两,牡丹皮1两,黄耆1两,桂1两,苁蓉1两,厚朴1两。

制法

编辑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血脏虚冷,面黄肌瘦,胸腹痞闷,心腹绞痛,呕逆恶心,面色黑鼾,鬓发脱落,头旅眼黑,经候不匀,腰腿疼痛,胁肋胀满,不欲饮食,手足烦热,肢节酸疼,或寒或热,发歇无时。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2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

摘录

编辑
《鸡峰》卷十五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安息香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安息香4两(锉细,入胡桃瓤4枚,酒5升半同浸1宿,来日滤出,入沙盆研如糊,用前酒调搅,滤去滓,入铫子内煎成煎),磁石(醋淬)1两,沉香3分(锉),肉苁蓉(酒浸,去皱皮,炙)1两,巴戟天(去心)1两,桂(去粗皮)3分,萆薢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酸仁3分,蒺藜子1两(炒,去角),补骨脂(微炒)1两,鹿茸(酥炙,去毛)3分,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天麻(酒炙)1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研桃仁同和匀,入安息香煎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脏风虚,腰膝疼痛,阴痿缓弱,言语混浊,呼吸短气。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30丸,以盐汤送下。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安息香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安息香1分,五灵脂2两半,麻黄(去根节)半两,附子尖7个,巴豆(去皮,醋煮)半两。

制法

编辑

上五味,捣罗四味为末,研巴豆为膏,入众药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湿温伤寒4-5日后,汗出,肢体冷。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1丸,麸炭上烧存性,以生姜汤化下。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圣济总录》卷十二:安息香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安息香半两(研),肉苁蓉半两(酒浸,切,焙),白附子半两(炮),羌活半两(去芦头),当归3分(切,焙),茴香子3分(炒),木香3分,天麻3分,桂3分(去粗皮),沉香3分,槟榔1两(锉),干蝎(去土)1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2两,芎3分(14味为末),桃仁(去皮尖并双仁,研如膏)3两,阿魏1分(白面裹,发火内炮令黄熟为度,去面,研),硇砂1分(研),硫黄(研)1分。

制法

编辑

先将桃仁、阿魏、硇砂、硫黄,用好酒5升,于银石器内慢火熬成膏,和前药末十四味;如硬,入炼蜜少许,为丸,每1两分作15丸。

功能主治

编辑

风冷及虚风头昏,心胸疰闷,痰唾不下,饮食气胀,腰腹疼痛。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1丸,空心、食前以温酒送下嚼服;以姜盐汤送下亦得。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十二

《圣惠》卷二十三:安息香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安息香1两,石菖蒲1两,当归1两,桂心1两,丁香1两,朱砂1两(细研,水飞),没药3分,芎1两,椒红1两(微炒),天麻1两,乌蛇肉2两(酒浸,炙微黄),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牛膝1两(去苗),天南星1两(炮裂),干蝎半两(生用),防风3分(去芦头),麝香1分(细研),木香1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风冷,心腹四肢疼,骨节时痛。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

编辑
《圣惠》卷二十三

《圣济总录》卷十五:安息香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安息香(通明无砂石者)1两,铅丹1两。

制法

编辑

上为细末,入白羊心中血研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男子妇人暗风痫病。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10丸,空心以温水送下。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安息香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安息香(研)1分,乳香(研)1分,白胶香(研)半两,地龙(去土,炒,捣为末)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2-7枚,没药(研)1分,胡桃仁(研)3枚。

制法

编辑

上为细末,酒煎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一切风注痛。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1丸,以温酒化下。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一○○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安息香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安息香1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硫黄(研)1两,阳起石(研)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钟乳(研)1两,白矾(熬令汁枯,研)1两,木香1两,蛇床子(炒)1两,白龙骨(研)1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更合研三日,用黄狗外肾(去筋膜)研细,以法酒同熬成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补元阳,益气血。主虚冷。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圣惠》卷九十八:安息香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安息香5两(黄明者,细锉,入蜜10两煎成膏),补骨脂3两(微炒),牛膝2两(去苗),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桂心2两,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

编辑

上为末,以安息香膏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壮腰膝,暖下元。主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

摘录

编辑
《圣惠》卷九十八

《局方》卷三:安息香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肉桂(去粗皮)2两半,诃子(炮,取皮)2两,阿魏(细研,白面少许搜和作饼子,炙令香熟)1分,茯苓1两半,当归1两半(汤洗,切片,焙干),干姜1两半(炮,去皮),肉豆蔻1两半(去壳),川芎1两半,丁香皮1两半,缩砂仁1两半,五味子1两半(微炒),巴戟1两半(去心,面炒),益智子1两半(去皮),白豆蔻(去皮)1两半,硇砂1两半(酒半盏化,去砂,入蜜),香附(去毛)1两半,茴香(微炒)1两半,胡椒1两,高良姜1两,木香1两,沉香1两,乳香(别研)1两,丁香1两。

制法

编辑

除安息香、硇砂外,为细末,用蜜30两,入安息香、硇砂于蜜中炼熟,与上药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一切冷气,心腹疼痛,胸膈噎塞,胁肋膨胀,心下坚痞,腹中虚鸣,哕逆恶心,噫气吞酸,中冷逆,呕吐不止,宿饮不消,胸膈刺痛,时吐清水,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1丸,细嚼,以温酒送下;浓煎生姜汤下亦得,食前服。

摘录

编辑
《局方》卷三

《圣惠》卷九十八:安息香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安息香3两(锉细,以无灰酒1升浸1宿,以瓷碗中盛,重汤煮成膏),沉香1两,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胡桃瓤3两(细研,入安息香膏内)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补骨脂2两(微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巴戟1两,丁香1两,桂心1两,牛膝1两(去苗),鸡舌香1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以安息香膏,更入少许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肾脏虚冷,脐腹多疼,腰脚沉重,肌体羸瘦,颜色萎黄,食少无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日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

摘录

编辑
《圣惠》卷九十八

《圣济总录》卷六十二:安息香丸

编辑

处方

编辑

安息香1两(酒化,研),赤茯苓1两(去黑皮),桂1两(去粗皮),槟榔1两(生,锉),白术1两(锉,麸炒),甘草1两(炙),诃黎勒皮1两,厚朴1两(去粗皮,生姜汁炙),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

编辑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编辑

膈气呕逆,不下食,噎塞,腹肚膨胀。

用法用量

编辑

每服2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编辑
《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上一篇 安息膏

下一篇 安息香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