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国主义 编辑

日本侵略战争的罪恶根源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日本统治集团为实行侵略,疯狂扩军备战,将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的黩武思想、政策和制度。明治维新后,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社会。1890年正式生效的明治宪法规定军部脱离内阁独立行使军权,是在法律上确认军国主义的重要标志。从此,日本开始在国内实行军事独裁,崇尚“武士道”精神,宣扬“武运长久”、“武至上”,军部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特殊地位,握有重权。在国外则推行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对相邻的中国和朝鲜加紧掠夺,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在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进一步与法西斯主义融为一体,实现了对国家的全面统治。1940年7月,日本近卫内阁公布“基本国策大纲”,提出 “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缔结德意日军事同盟,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进程。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军国主义被彻底击败。根据《波茨坦宣言》的规定,在日本解散一切军国主义团体,彻底铲除滋生军国主义的土壤,实行民主改革,颁布新宪法,规定日本“永远不得以国家权力发动战争,不得以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以及其他战斗力,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从国内制度和国际监督两方面保证不得复活日本军国主义。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日本军国主义

时代:明治维新

实现:对外扩张侵略的一种反动思潮

地区:日本

基本信息

编辑
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形成的对军队实行“武士道精神”、对外扩张侵略的一种反动思潮。

简介

编辑
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孕育形成阶段,从明治政府成立起到西南战争结束的1877年。在这期间,日本确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中的中央集权政府,建立起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了军国主义的武装和警察、监狱,并开始对外实行侵略扩张。

第二阶段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体制完全确立阶段。以陆军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和《参谋本部条例》的1878年至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1894年。这一时期,日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各领域均确立起军国主义体制。

第三阶段是发展与演变阶段。从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至法西斯军国主义败亡的1945年。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确立后,几乎是每5年就对外用兵一次,直至彻底败亡。1936年法西斯上台,则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

日本军国主义仍然有残留,右翼势力极力抹杀在二战中犯下的滔天大罪,美化侵略,参拜神社。招致了亚洲国家以及全世界的极力反对。

根源

编辑
日本武士道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渊源,武士道既是日本武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又是武士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包括效忠君主、崇尚武艺和绝对服从等封建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武士道对日本政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极其深远,使日本具有了军国主义思想文化传统。

日本近代军国主义渊源于古代中世纪的日本武士、武家当政及武士道精神。日本武士产生于8、9世纪,并随着封建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化,于11世纪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组成

编辑

日本军国主义幽灵再现日本军国主义幽灵再现

以1192年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被大权旁落的天皇“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建立镰仓幕府(在镰仓地区建立的大将军府)为标志,武士阶级掌握了从地方到中央的国家各级政权。镰仓幕府是日本第一个武家当政的政权,从此,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成为统治阶级达676年。1336年足利尊氏建立的室町幕府为第二个武家政权,而德川家康于1603年建立的江户幕府则是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武家政权。日本的武士阶级以作战杀伐为职业,成为古代中世纪的军国主义的鼓吹者,也自然是军国主义体制和政策的制定者和推行者。日本武士阶级还在长达近700年的幕府时代,逐渐发展和形成了武士道。武士道,即武士精神,它既是武士的人生观、世界观,又是武士应尽义务和职责等封建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导源于神道、佛教、儒学的日本武士道,经历了江户时代的新型武士道和明治维新后转化为近代军人精神的武士道三大阶段,成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日本的对外侵略思想亦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日本古代,就已有关于神皇后的神话传说,即传说她于公元210年征讨新罗(朝鲜南部古国),三次用兵大获全胜。后来统治者均大肆宣扬神功皇后开疆拓土之战功,推崇有加。

发展历史

编辑

日本军国主义幽灵再现日本军国主义幽灵再现

到16世纪末,日本实际统治者丰臣秀吉首次提出征讨朝鲜、进占中国、印度,称霸亚洲的狂妄计划,并于1592、1596年两次出兵侵朝。丰臣的扩张思想和侵略野心之大,集日本统治者之大成,达到空前程度。

丰臣之后,日本的统治者及许思想家,不断鼓吹其计划、宣扬其思想,致使日本对外侵略思想在300多年间延绵不绝且日益猖獗。从18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力倡“海防论”、“开国论”、“海外雄飞论”及“攘夷论”的日本经世学家及维新运动的先驱者们,如林子平、本多利明、佐藤信渊、藤田幽谷、会泽安、吉田松阴等代表性人物,都大肆鼓吹对外扩张思想。这些成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重要的思想来源。

同时,日本军国主义也存在着深刻的社会基础。

背景介绍

编辑

改革不彻底

日本侵华日本侵华

明治维新这场日本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不彻底性。政治上掌握统治大权的多是封建武士出身者,武士道精神被继承和发展。旧武士等级不复存在,一批资产阶级化的“新武士”(士族)活跃在各领域且是主导力。1871年时,中央9省(部)官吏87%是士族,至1880年时,中央及地方官吏的74%仍是士族。统治集团中的骨干多是武士出身者,最著名的“维新三杰”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以及垄断日本政权近50年的伊藤博文、山县有朋、松方正义等均为旧武士出身。到大正时代的首相原敬、加藤高明,昭和时代军部法西斯魁首东条英机、宇垣一成,板垣征四郎等也都是士族出身。士族及士族出身者极自然地成为推动日本军国主义产生发展的主要社会力量。

在经济原因方面,由于地税改革和士族授产等改革,使农村土地制度(寄生地主制)留有浓厚封建残余,农村成为“国内殖民地”,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又使大批士族无法生存而对明治政权不满,统治阶级则以对外侵略扩张将心怀不满的农民、士族的不满情绪引向海外征战,使他们成为军国日本的基本社会力量。

起步较晚

日本资本主义起步晚,却迅速发展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日本实现民族独立,摆脱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机,是以对东北亚弱小邻国进行领土扩张和武装侵略为重要手段的。正是将自己迅速转化为迫民族才迎来了日本的迅速崛起。

明治政府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富国强兵”是主体,是诸政策之首。“强兵富国”路线的推行,使日本工业化的实现即产业革命的完成均与侵略中、朝的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紧密相连。待日本急速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更与侵略战争捆在一起,日本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点,使日本被纳入军事、战争轨道,进入从战争走向更大战争的恶性循环之中。

无有制约

日本国内外均无制约和阻遏军国主义发展的形势和力量。日本国内曾有三次民主运动高潮,即自由民权运动、大正民主运动和护宪三派斗争、反法西斯斗争,但均遭失败;日本对外侵略时,屡屡冒险却均较轻易得手,更刺激其向军国主义道路迅跑。

发展

编辑
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完全是靠进行不间断的疯狂的侵略战争来推动的。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侵犯中国,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1914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出兵西伯利亚,1931年蓄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挑起太平洋战争。日本通过这些侵略战争,获得了巨额赔款,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大量财富,攫取了大片土地,其“大东亚共荣圈”的梦想似乎即将实现。1931年,日本加强了国内统治,进入法西斯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日本军国主义的体制最完整,表现最狂妄,日本军国主义发展到顶峰,接着面临的就是深渊。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联合打击下,日本军国主义在1945年9月彻底垮台了。

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发展是与日本崛起同步的。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第一阶段是孕育形成阶段,大体从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起至西南战争结束的1877年。在这10年中,日本确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府,建立起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军国主义的武装和警察、监狱,并开始对外实行侵略扩张,标志日本近代军国主义初步形成了。

第二阶段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体制完全确立阶段。大体从陆军卿(国防部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和《参谋本部条例》的1878年至签订《日英新通商航海条约》,发动侵中、侵朝的甲午战争的1894年。其间,1881年建立宪兵制度并发布《军人敕谕》,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1890年发布《教育敕语》,1893年军部的形成等均为其路标。日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各领域确立起军国主义体制。

第三阶段是发展与演变阶段。大致从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至法西斯军国主义确立的1936年或直到其败亡的1945年。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确立后就不断地从战争走向战争,几乎是每五年就对外用兵一次,直至其彻底败亡。1936年“二·二六”政变标志法西斯上台,则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法西斯主义确立,则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最高形态。

特点

编辑
一、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性和封建性的特点贯穿着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

二、世界上最典型的军国主义。普鲁士德国和日本是两个典型的军国主义国家。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是在学习普鲁士德国军国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了东西方军国主义的特点,故而成为世界上最典型的军国主义。

三、近代天皇制军国主义。近代天皇制本身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体制中,天皇是“兵马大元帅”,士兵必须一心一意为天皇卖命。

四、军队统帅权独立,保障军事发展不受军外势力左右,军部则可轻易制约军外势力,因而更加飞扬跋扈。

五、军国主义教育的系统化、体制化,采取一切措施强化军国主义意识形态。

六、建立了军人极权主义统治体制,成为法西斯主义。

影响

编辑
日本军国主义同德国法西斯主义一样,是带给世界人民深重灾难的一种意识形态。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一直奉行军国主义战略,四处侵略扩张,尤其在二战中,日本给亚洲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的伤害。尽管二战结束后美国占领当局对日本进行了和平改造,但军国主义势力并没有得到彻底根除。战后以来,日本军国主义在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思潮中表现明显,这些右翼势力活跃在日本政界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否认和美化日本的侵略战争历史,企图通过教科书事件和修改战后日本宪法等为军国主义招魂。日本右翼势力猖獗、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有其深刻的根源,它威胁到日本平民的安宁生活,是当代日本社会一颗难以根除的毒瘤。

首先,日本军国主义有其浓重的历史根源。日本是一个军事封建色彩十分浓厚的岛国,有着一脉相承的皇国战略思维传统。日本历代的以扩张、侵略为主的理论为军国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日本长期的内战与对外扩张实践为孕育军国主义的肥沃的历史土壤。扩张政策与战略的结合产生了日本军国主义,在历史的实践中,这种军国主义不断得到深化与提升,其固有的历史特性使其在二战结束后虽遭到失败却难以从根本上被清除。

其次,日本军国主义有其深厚的社会根源。一方面,天皇制的确立为日本军国主义提供了制度基础,而神道教将日本军国主义推广,使其深入到日本人内心之中,成为宣扬军国主义的精神工具。

两者的结合使军国主义广为传播并得到一般日本民众认可。另一方面,千百年来深刻在日本民族心灵上的武士道成为军国主义猖獗至极的助推力量。畸形发展的武士道精神已与日本军国主义融为一体,成为危及和平的危险因素

最后,日本的民族特性决定了军国主义的存在。可以说,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民族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唯我独尊的特征使日本人产生民族优越感和“日本中心论”观念。这种民族特性本身就带有扩张的自大性质,因此,民族主义走向极端容易导致军国主义的形成。

综上所述,日本的军国主义蕴含了太多的日本特色于其中,已成为影响日本的一种综合性的历史积淀,这在短时期内是难以消除和改变的。它就像飘荡在靖国神社周围的幽魂一样,在日本上空久久不能散去!

上一篇 野战医院

下一篇 进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