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尔道 编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潮尔道”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和声演唱形式。“潮尔”是和声之意,“道”为歌唱。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潮尔道

批准时间:2008年

非遗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编号:61-Ⅱ-30

申报地区: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

音乐起源

编辑
关于潮尔道的起源,学界迄今尚无一致意见。数人的观点,认为潮尔道至少在蒙元时期即已产生和流行。中外学者研究成果显示,潮尔(呼麦)歌唱形式,至少在蒙古民族形成以前,就已产生于北方草原民族。

蒙古族统一北方草原,蒙古族自然而然成为北方草原文化集大成者。

至蒙元时期,构成潮尔道的两个主要因素——潮尔和长调歌,已发育完成,并将两者结合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和声演唱形式。

民间传说,由于其发源于阿尔泰山的额格尔河,流经环状的“森吉图哈达”时,会发出一种声音,于是蒙古人模仿其发出的各种声音,创造了“浩麦”即“潮尔”。

极具蒙古民族特色的和声歌唱方式潮尔道用蒙语来说,更准确的发音是“潮尔啉哆”,“潮尔”是和声之意,“道”为歌唱,整体是“和声演唱”的意思,和声演唱就是两个声部和在一起的演唱,其中高音部是长调,而低音部部分就是我们说的潮尔道了,如今,在锡林郭勒,作为草原文化的精髓,蒙古民族古老的艺术“潮尔”享有很高的声誉。

“潮尔”的意思在蒙古民间有多种说法,但是都与自然界有联系,有的说它的原意是“回声”、“回荡”、“呼应”、“响应”,有的说它模仿树丛中劈开时发出的响声,也有指其是大风吹过高山或峻峭的岩峰时发出的巍峨雄壮的回声模仿。潮尔是一种拉弦乐器,在外部形式和演奏法上,潮尔和马头琴不同,潮尔经常作为蒙古史族诗、乌格尔、好来宝演唱时候的伴奏乐器。

音乐分析

编辑
演唱方法

“潮尔道”具有相对固定的程式和音乐结构。其结构可分为固定衬词引句、主体段落与副歌三个部分。

“潮尔道”采用五声调式,但各部分之间在调式与调性上多有变化。由两人或多人进行演唱,其高声部是著名的长调歌,而低声部则是一种被称为“潮尔”的中低音伴唱形式(一声两曲的和声方式——呼麦)。

潮尔音·道”的旋律多变,音域宽广,跨跃幅度大,最大可达17度,演唱要求也很高,因此,能够演唱“潮尔音·道”的人为数不多。

这种演唱形式,传承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的北部一带。潮尔道”中的“潮尔”(Cogur),系蒙古语译音,又译作“潮儿”、“抄儿”等。其词根含有“回声”、“和声”、“回响”之意,在实际音乐生活中常指某种特定的乐器或歌唱形式。

特点

一、潮尔道演唱风格庄严、隆重,内容多以赞颂为主,抒发着蒙古族人民最为深刻的情感。

二、多声部的和声演唱形式特色浓郁,是蒙古族人民最为尊崇的艺术形式。

三、对于演唱场合、条件以及程序规定严格,具有较为鲜明的象征意义。

“潮尔音·道”的歌词内容庄重肃穆,含意古朴、哲理深刻。

其演唱曲目也有严格的习俗规定,只有在国事祭奠、敖包祭祀、王公贵族升迁等庄严的场合和隆重盛大的群众集会中才可以演唱,演唱“潮尔音·道”的歌手和“潮尔沁”享有崇高的礼遇,他们必须穿戴整洁、庄重,蒙古族男子所需佩戴的随身之物,如蒙古刀、火镰等要一应俱全,气宇昂然地跪立于聚会的主席之前或帐蓬、蒙古包正中,庄严地演唱“潮尔音·道”。

“潮尔音·道”的演唱曲目,有严格的前后顺序,例如,在国事礼仪中须先唱《先世的福荫》,而后是《如旭日般升腾》、阿巴嘎四季歌《汗德乐黑》,最后以《圣主成吉思汗》结束。

潮尔道只在特定的、庄严隆重的集体场合下演唱。一般由一人领唱长调声部,另有一人(或数人)伴唱“潮尔”声部,其他歌手和群众齐唱副歌部分“图日勒格”。“图日勒格”一词是蒙古语turelgr的汉语音译。

其词根tur意为“产生、生现”或“搀插”,引申发展成音乐名词后变为“伴唱、唱和”之意。

演唱时,领唱歌手和伴唱歌手单膝下跪,头微低,眼观尖,不能张大嘴,衣着整齐,态度端正。过去均为男性演唱,女性不得参与。现 在,作为一种民间的艺术形式,在平常演唱时,已有女性参加,特别是在“图日勒格”部分,女性可参与齐唱。

“潮尔”分类

潮尔道潮尔道

一是“阿巴嘎潮尔”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潮尔音·道”;

二是“哈拉哈潮尔”亦可称为“浩麦”;

三是“卫拉特潮尔”亦可称为“冒顿潮尔”;

四是“科尔沁潮尔”亦可称为“黑拉嘎顺潮尔”。

现存曲目

现存的潮尔道曲目共有10首。歌词庄重严肃,其内容大多是缅怀祖先的德,或是歌颂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或是赞誉宾客的品格,或是表达对友人的情谊,或是对人生的良好祝愿等,从不涉及日常生活俗事,属于雅乐的范畴,可分为赞颂歌、祝愿歌与训谕歌三类。

赞颂歌

三首,一是赞颂成吉思汗的《圣主成吉思汗》;二是赞颂父母、亲族的《金色的诃子》。

祝愿歌

两首,一是《晴朗》;二是《孔雀》。

训谕歌

六首。训谕是包括潮尔道在内的蒙古族宴歌的主要题材之一,曲目有《前世积德》、《旭日升腾》、《星星和月亮》、《大地》、《旷野》和《强壮的栗色马》。

从整体上看,这些歌曲均属宴歌范畴,语言精美、思想深刻、蕴含丰富,有很强的仪式象征意义和较高的艺术性。蒙古族文化是以非物质形态作为主要传承方式,加之对文化传承情况的文字记载少而又少,所以,无法具体叙述潮尔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状况。

至少至清代,潮尔道在锡林郭勒草原已发展到很为成熟的阶段,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民间艺人,并以口耳相传、师徒相承的方式,继承和发展着这一古老而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

代表作

潮尔道潮尔道

《圣主成吉思汗》

是十首潮尔道中的一首,是在重大的宴会上演唱的曲目。歌中唱道:

圣主成吉思汗开创了,

全蒙古的法度规章。

让我们高举晶杯,

共同欢乐齐声歌唱!

啊彦珠咳哎呐外嘟,哳!。

潮尔道潮尔道

英主成吉思汗倡导了,

全蒙古的礼仪风俗。

让我们高举玉石杯,

放声歌唱一起欢舞。

啊彦珠咳哎呐外嘟,哳!。

发展

编辑
一些学者认为元朝宫廷中已演出过潮尔道,元朝灭亡后,蒙古皇室北上迁至 今锡林郭勒境内,潮尔道被带到了锡林郭勒草原。新中国成立前,潮尔道盛行于锡林郭勒的阿巴嘎、阿巴哈纳尔等旗王府中,曾经担任王府首席歌手的著名长调大师哈扎布及其师傅特木丁都曾唱过潮尔道。

《蒙古族文学史》则认为潮尔道来源于民间的“浩林·潮尔”。大约在明代中后期,“浩林·潮尔”被鄂托克、爱玛克等大小社会集团庄重的庆典礼仪上采用,后来经专业或半专业化的礼宾歌手加工改造,发展成为潮尔道,并进入宫廷。认为现在所搜集到的潮尔道歌曲基本上是明、清之际的作品。

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47年5月1日)之前,潮尔道主要是在王府或者是在那达慕、敖包祭祀等重大场合上由专门的潮尔道歌手演唱。此后,原居于社会顶端的王公贵族和寺院高层喇嘛退出历史舞台,牧主富户和普通牧民以崭新的方式形成新的社会关系。

新的社会制度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民间音乐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生活结构发生改变。随着王公贵族阶层的消失,过去王府和贵族府邸特定音乐生活的形式也随之消亡,从而导致大王府艺人流落民间,使得潮尔道以"半活态"的形式封存于此。

例如苏尼特王府歌手洛卜桑太伊、策旺,阿巴嘎旗王府歌手斯日古楞,阿巴哈纳尔旗王府歌手特木丁、哈扎布等,解放后他们离开王府回到了民间,而他们掌握的王府仪式歌曲,由于失去原来的演唱语境而只能存封在他们的头里。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才录制了由哈扎布(主唱)、萨仁格日勒(伴唱)演唱的10首"潮尔道"。

近 年来,随着中国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的深入实施,特别是长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第三批名录之后,当地政府和群众对传承、保护"潮尔道"音乐显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一方面,不少著名的"潮尔道"歌手踊跃参加各种音乐会演出和全国性的比赛,因屡获大奖而在全国名声名大振,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当地群众对"潮尔道"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并纷纷学唱,使这个艺术品种得以迅速传播。

目前,在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广大的牧区不仅有很多人学唱"潮尔道",而且已在那达慕、敖包祭祀、过年、过寿、生小孩、迁居新家、婚礼、宴会等民俗仪式场合进行演唱;与此同时,"潮尔道"在各个旅游点也成为经常化表演的节目。

另一方面,政府对"潮尔道"的传承人采取了积极的保护措施,既享受各种荣誉和物质待遇,又切实承担培养接班人的义务,以使"潮尔道"得以更好地原本传承;学术界也对它的历史、曲目、传承人及音乐本体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并已获得许多学术成果。

传承与保护

编辑

潮尔道潮尔道

潮尔道是属于极度濒危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几十年以 前,在其主要流行区,每一个苏木(乡),都有几十名能够演唱潮尔道的歌手。200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能够演唱潮尔道的民间歌手,在其流行区域,也就仅存十几名,有的苏木连一名歌手也找不到了。年轻人对潮尔道的传承热情不高,而热衷于流行歌曲。现有的传人都已40岁以上,后继乏人,状况令人忧虑。 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潮尔道同时包含两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已经采取的保护措施

针对这些情况,已经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1、搜集整理相关曲目,有的被录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2、对传承人的状况作了田野调查,掌握其基本情况;

3、录制歌曲曲目,进行较为规范化的保存和整理。有关部门也已经进行专项田野调查和曲目搜集整理,恢复和完善传承链,对传承人进行有效保护;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进行宣传,开展学术研究,对潮尔道做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结集出版。指定专门的保护机构和人员,制定完善的保护方案和计划,严格按照保护方案和计划实施保护工作。

音乐意义

编辑

潮尔道潮尔道

“潮尔道”的内容,主要是以赞颂为主,歌颂自然宇宙、民族英雄。反映了蒙古族对世界万物的基本认知以及非凡的文化创造力,表现了蒙古民族基本情感和精神追求。根据蒙古民族的习俗,“潮尔道”是不能随便演唱的,只有在严肃、庄严、隆重的场合方能演唱,也不能与酒歌、爱情歌曲等混杂演唱。在人类歌唱艺术史上,也占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是人类艺术史上较早出现的和声演唱形式,为人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潮尔道”作为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对于民族学、社会学、民族历史学、音乐学等等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对发展民族艺术,繁荣当前的艺术创作和演出,也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年“潮尔道——蒙古族和声演唱”被列入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潮尔道因其特殊的演唱方式即有民族了蒙古族长调,又有蒙古族呼麦所以潮尔道也包含了两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传统音乐 )。

政府命名

2008年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被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潮尔道之乡”

上一篇 二人台牌子曲

下一篇 内蒙古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