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增高 编辑

感染科术语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中性粒细胞血液中数目最白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的50%~70%,其在血液中平均寿命约5.4天。在局部感染或损伤情况下,它们可很快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发挥作用,而且进入组织后不再返回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中性粒细胞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分叶核一般为2~5叶,叶间有细丝相连。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中充满了大细小的两种颗粒,其中嗜天青颗粒约占颗粒总数的20%,是一种溶酶体,含有酸性磷酸、髓过化物酶,能消化分解吞噬的异物。另一种是特殊颗粒,约占颗粒总数的80%,它是一种分泌颗粒,内含乳蛋白、吞噬素、溶菌酶等,能杀死细菌溶解细菌表面的糖蛋白。中文名中性粒细胞增高相关疾病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感染等专科分类感染科检查分类生化图集科普中国

于权威的科学传播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杨铁生丨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检验科审核

目录1中性粒细胞能2临床意义基本信息

中性粒细胞功能

编辑
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吞噬、杀菌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杀伤细胞。当局部组织受到细菌等侵害时,中性粒细胞在趋化因子等作用下,穿越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向病变局部大量集中,并进行活跃的吞噬和分泌活动。吞噬了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或被巨噬细胞吞噬,或变性坏死成为脓细胞

同时,中性粒细胞表面具有IgG Fc受体补体C3b受体,也可通过调理作用或ADCC作用促进和增强其吞噬、杀伤能力。故中性粒细胞是机体抗感染尤其是抗化脓性细菌感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的重要组成成分。

此外,中性粒细胞可引起感染部位炎症反应并参与某些型别超敏反应发生过程,从而导致机体的免疫病理损害。

临床意义

编辑
1.细菌感染

是中性粒细胞增多的最常见原因,包括化脓性球菌和一些杆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细菌感染,一般情况下,全身性感染较局限性感染、重症感染较轻症感染的中性粒细胞增高明显。

2.真菌、寄生虫及病毒感染

可导致轻至中度的中性粒细胞增多。

3.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组织坏死等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

4.恶性肿瘤

肠道肿瘤、部肿瘤,尤其是肝癌肺癌移时,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上一篇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

下一篇 供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