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低频 编辑
超低频(Super Low Frequency,SLF)指的是频率介于30Hz(赫兹)与300Hz间的电磁波。在无线电通讯的收发上,美国的Saguine系统使用76Hz,俄罗斯的ZEVS系统使用82Hz,都属于超低频,不过也经常被人误以为是极低频(ELF,Extremely Low Frequency)。这两种低频无线电通讯都是用在与水中的潜舰沟通之用。
目录
中文名:超低频
外文名:Ultra-low frequency
学科:通信工程
领域:通讯设备
释义:频率介于30Hz与300Hz间的电磁波
一般由变电所配送到居家的交流电频率多在此范围内,即50Hz~60Hz间。在无线电通讯的收发上,美国的Saguine系统使用76Hz,俄罗斯的ZEVS系统使用82Hz,都属于超低频,不过也经常被人误以为是极低频(ELF,Extremely Low Frequency)。这两种低频无线电通讯都是用在与水中的潜舰沟通之用。有传言表示德国柏林泰波霍夫机场(Tempelhof)也将有一个名为“泰迪熊”(teddybear)的超低频发送器,但此传言未获得证实 。
波段名称: 超长波
波长范围:10-1兆米
1.发射天线设计技术
美国在超低频通信研究的初期,曾考虑利用现有的甚低频天线辐射超低频信号。通过估算和试验发现,天线输入为兆瓦级的功率,其辐射功率只有几十毫瓦,无法满足超低频通信要求。之后,美国对多种天线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只有中间馈电两端接地的接地天线达到了实用价值。
2.大功率合成技术
由于超低频天线辐射效率十分低下,要求发射机能提供兆瓦级的功率。为了提高发射机电源使用效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研究利用大功率开关管进行信号“放大”技术。俄罗斯利用晶闸管的开关作用实现了大功率“放大”。开关管“放大”的基本思路是:它从输入信号的波形采集有关信息(如相位),利用这些信息去分别控制各功率开关,输出幅度相同且含有特定相位的矩形脉冲,把这些相位按特定要求的矩形脉冲有序地叠加起来,经滤波而得到与输入波形相似、但功率非常大的输出。主要难题是开关速度高、功率大的开关管的制造技术需要突破,另外,开关管的安全防护、波形合成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
3.通信抗干扰技术
一方面由于超低频频率低,绝对频带窄,可用的频率资源有限,工作频率实际上是公开的,为敌方实施干扰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潜艇接收超低频信号时环境恶劣,接收信号的信噪比非常低下;这些都使通信的可靠性遭受到了致命的伤害。为了提高通信的可靠性,除了增大发射功率外,还要选取适当的调制解调和纠错编码译码方式,在有限的带宽里使用扩频技术,从软件和硬件上对信号进行处理等措施。另外,在低噪声放大技术、脉冲干扰削波技术、工频(50Hz或60Hz交流)干扰抑制技术、海洋和大气噪声抑制技术、潜艇自噪声抑制技术方等面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4.提高通信速率技术
超低频通信的信息速率由于受到发信天线带宽的限制十分低,再使用纠错编码、扩频通信等抗干扰技术后信息速率会变得更低,通信可靠性的提高是以牺牲信息速率为代价的,如美国早期的超低频对潜艇通信系统信息速率的建议值是0.01bps,即发送一个字符需要五至十分钟的时间,如此低的信息速率难以满足通信实时性要求。
既要使通信可靠性提高,又要使通信速率不至于下降太低,需要解决和攻克的主要技术有两个:一是在提高天线辐射效率的同时需提高天线带宽的天线设计技术;二是提高信源和信道编码效率的技术 。
1.单独使用超低频手段发送简单的“指令代码”实施对潜通信
超低频对潜通信因发射系统带宽的限制,信息传输速率很低。为了提高通信的实时性,潜艇出航前,指挥机关应预先为潜艇制定好各类方案、打击目标以及常用的简单指令代码。潜艇无特殊情况不主动上浮,在水下安全深度通过超低频对潜通信手段接收岸基指挥部门的“指令代码”接受指挥。在实时性要求不高或无需大量传输信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该种通信方式,以提高潜艇的隐蔽性。
2.超低频通信手段组合使用其它通信手段实施对潜通信
超低频对潜通信虽然隐蔽性好,但信息传输速率太低,即使传输较短的几个字符报文也需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时间,通信实时性差,而且潜艇收信时对潜艇的航速、航向和潜航深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对潜艇机动性能会产生不利影响;甚低频、短波等其它通信手段信息传输速率高,可传输大量信息,实时性好,但隐蔽性差。使用单一的通信手段实施对潜通信,潜艇的隐蔽性和通信的实时性矛盾难以得到解决。只有将超低频通信手段和其它通信手段有机结合,对潜艇进行组合通信,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潜艇隐蔽性和通信实时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