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粪类圆线虫 编辑
粪类圆线虫是一种兼性寄生虫。在寄生世代中,成虫主要在宿主(如人、狗、猫等)小肠内寄生,幼虫可侵入肺、脑、肝、肾等组织器官,引起粪类圆线虫病(strongyloidiasis)。粪类圆线虫在宿主体内的生活阶段包括成虫、虫卵、杆状蚴和丝状蚴。粪类圆线虫的丝状蚴与钩虫和东方毛圆线虫的幼虫极为相似,应注意鉴别。
粪类圆线虫
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threadworm袋形动物门(Asc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的虫,学名为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threadworm有时亦指其他线状线虫,例如蛲虫(pinworm)。
一种兼性寄生虫,生活史包括自生世代和寄生世代,在寄生世代中,成虫主要寄生在 如人、狗、猫等宿主小肠,幼虫可侵入肺、脑、肝、肾等组织器官,引起粪类圆线虫病 。在湿热地区尤其常见。幼虫随宿主粪便排出,通过宿主脚部皮肤再回到宿主体内,被血流带到肺。穿过气管入消化道,在大肠内定居,成熟并产卵。
杆状蚴大小约为0.2-0.45mm,具双球型咽管;丝状蚴即感染期幼虫,虫体细长,大小约为0.6-0.7mm,咽管呈柱状,尾端尖而分叉。
虫卵为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大小约为50-70×30-40µm,形态与钩虫卵相似,但部分虫卵内含有幼胚。
粪类圆线虫
粪类圆线虫的生活史包括两世代:自生世代,在土壤中进行;寄生世代,在人体内进行。
自生世代虫卵在温暖、潮湿的土壤中,数小时内即可孵化出杆状蚴,并在36-48小时内,经4次蜕皮后发育为自生世代的雌虫和雄虫。在外界环境适宜时,自生世代可继续多次,此过程称为间接发育。经多次的循环发育后,雄虫逐次减少,以致消失,雌虫则进行孤雌生殖,但不能持久,虫体最终趋于死亡。当外界环境不利于虫体发育时,杆状蚴蜕皮两次,发育为丝状蚴。此期幼虫对宿主具有感染性,可经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开始寄生世代,此过程称为直接发育。
寄生世代丝状蚴侵入人体后,随血循环经右心至肺,穿破毛细血管,进入肺泡。然后,沿支气管、气管移行至咽,被吞咽至消化道,并钻入小肠(尤以十二指肠、空肠为多)粘膜,蜕皮2次,发育为成虫。雌虫多埋于肠粘膜内,并在此产卵。虫卵发育较快,数小时后即可孵化出杆状蚴,并自粘膜内逸出,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自丝状蚴感染人体至杆状蚴排出,至少需要17天。严重腹泻的患者,也可自粪便中排出虫卵。除肠道外,粪类圆线虫还可寄生于肺或泌尿生殖系统,随痰排出的多为丝状蚴,随尿排出的多为杆状蚴。在人体内有无寄生性雄虫,学者尚有争论。
杆状蚴被排出后的发育有两条途径:一是经两次蜕皮直接发育为丝状蚴,再感染人体;另外,也可进行间接发育为自生世代的成虫。
在机体发生便秘或有自身免疫缺陷等特殊情况下,杆状蚴在肠腔内迅速发育为丝状蚴,再自小肠下段或结肠的粘膜内侵入血循环,引起自身体内感染。此外,若排出的丝状蚴附在肛周,则可钻入皮肤,而引起自身体外感染。
粪类圆线虫
粪类圆线虫的致病作用与其感染程度及人体健康状况,特别是免疫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轻度感染时,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但由于自身感染引起的反复重度感染,常可因患者严重衰竭而导致死亡,故其致病性已愈来愈引起注目。皮肤损伤:当丝状蚴侵入皮肤后,可引起小出血点、丘疹,并伴有刺痛或痒感,搔破后易引起继发性感染。此外,还可出现移行性线状荨麻疹。由于自身体外感染的原因,上述病变常可反复出现在肛周、腹股沟、臀部等处皮肤。因幼虫在皮内移行较快,所引起的荨麻诊蔓延也快。
肺部病变及症状:幼虫在肺内移行可引起出血,或炎性细胞浸润,重度感染患者可出现咳嗽、多痰、哮喘等,个别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或伴发细菌性支气管肺炎等。如虫体定居于肺、支气管时,则症状更加严重,持续时间也长。
消化道病变及症状:雌虫在肠粘膜内产卵,并很快孵出幼虫,由于虫体机械性刺激及毒性作用,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轻者表现为以粘膜充血为主的卡他性肠炎;严重时,可表现为水肿性肠炎或溃疡性肠炎。甚至引起肠壁糜烂,导致肠穿孔,并可累及胃可结肠。患者有上腹部烧灼感、恶心、呕吐或间断性反复腹泻等症状。并伴有发热、贫血、周身不适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重症可不增高)等。
此外,丝状蚴也可移行到全身各器官,如心、肝、肾、胰、脑及泌尿生殖系统等处,并可形成肉芽肿。从而引起多器官性损伤,导致弥散性粪类圆线虫病。其发生的机制,可能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减退有关。
粪类圆线虫病一般为慢性病程,但当患者因各种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白血病、结核病等,而引起机体极度营养不良,或有先天性免疫缺陷,或因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以及艾滋病患者,则常因自身超度感染,使病情明显加重。湖南报告一例粪类圆线虫重度感染患者,其每克粪便含幼虫8126条,痰涂片见活幼虫2-5条(低倍视野),系曾用大量可的松类药物为重要原因。患者可出现神经精神过敏症状、败血症、脂肪痢或赤痢,以及严重脱水等,最终因全身衰竭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丝状蚴侵入皮肤后,可引起小出血点、丘疹、并伴有刺痛和痒感,甚至可出现移行性线状荨麻疹,病变常可反复出现在肛周、腹股沟、臀部等处皮肤。
2.肺部症状
丝状蚴在肺部移行时,可表现出咳嗽、多痰、过敏性肺炎或哮喘等。
3.消化道症状
成虫寄生在小肠粘膜内所引起的机械性刺激和毒性作用,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并伴有发热、贫血和全身不适等症状。
4.弥漫性粪类圆线虫病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患各种消耗性疾病以及先天性免疫缺陷和艾滋病患者可出现,由于大量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将肠道细菌带入血流,引起败血症等。
主要的临床表现均由于幼虫的移行造成。
主要依靠从粪便、痰、尿或脑积液中检获幼虫或培养出丝状蚴为确诊依据。由于患者有间歇性排虫现象,故应多次反复进行检查。滴加卢戈氏碘液,可使幼虫显现棕黄色。在腹泻患者的粪便中也可检出虫卵。
2.免疫诊断
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对轻、中度感染者,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3.其他检查
作胃和十二指肠液引流查病原体,对胃肠粪类圆线虫病诊断的价值大于粪检。
粪类圆线虫轻度感染时的致病作用比较轻微,但因此虫能引起自身感染,重度感染时可致息患者死亡,故此虫的致病作用已渐引起重视。虫体在人体内移行或寄生于不同部位时所引起的病理变化不同。
一肛周皮肤病变:当幼虫侵入肛门周围皮肤后,可引起小出血点、丘疹及水肿,搔破后可伴有继发性细菌感染。此外,在肛门周围皮肤还常出现移行线状或带状荨麻疹并可持续数周。述病变亦可见于腹股沟、臀部等处。
二肠道病变:粪类圆线虫引起的肠道病变可分类轻度、中度、重度3型。轻度的主要特征为卡他性肠炎,肠粘膜充血,有小出血点及溃疡。光镜下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肠腺凹中有粪类圆线虫存在。中度的特征为水肿性肠炎,肠壁增厚、水肿,粘膜皱襞减少。光镜下可见肠绒毛扩大,粘膜萎缩及粘膜下水肿,在肠壁各层都可发现虫体。重膜出现出血、糜烂、溃疡、淋巴滤泡肿大甚至发生肠穿孔。由于发生水肿和纤维化,肠壁变厚、变硬,部分强直,粘膜萎缩并有多处溃疡,直径为2-50mm不等。光镜下可见纤维化和粘膜下水肿,肌层萎缩,整个增厚的肠壁内都可发现虫体。
三其他病变:本虫幼虫在肺内移行时,可引起肺脏毛细血管充血、出血、毛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炎性渗出物中可查到幼虫。如果幼虫的肺肠停留时间过久而发育为成虫,则多数形成粟样大小的肺脓疡。丝状蚴在体内移行时,亦可侵入其他器官,如心内膜,肝脏、卵巢、肠系膜淋巴结及脑等处,并有肉芽肿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