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学百科>> 中药材
    • 斑叶紫金牛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5次
      斑叶紫金牛,中药材“斑叶紫金牛”。别名:血党、小罗伞、斑叶朱砂根、百两金、沿海紫金牛。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散瘀消肿,祛风止痛。 根:用于咽喉肿痛,口腔炎,月经不调,经闭,风湿性关节炎。 根、叶:
    • 斑叶堇菜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5次
      斑叶堇菜,中药材“斑叶堇菜”。别名:天蹄。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林下、灌丛中或阴处岩石缝隙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安徽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12cm。根茎通常短
    • 斑叶兰根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5次
      斑叶兰根,中药材“斑叶兰根”。别名:野洋参根(《贵州草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功能主治:《贵州民间药物》:"补虚。"。复方:①治肾气虚弱,头目眩晕,四肢乏力:野洋参根一两,蒸鸡或炖猪肉吃,或
    • 斑叶兰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6次
      斑叶兰,中药材“斑叶兰”。别名:小叶青、小青、麻叶青、银线莲、蕲蛇药。性味:淡、寒。功能主治:清肺止咳,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肺结核咳嗽,支气管炎;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疖疮疡。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
    • 擘蓝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7次
      擘蓝,中药材“擘蓝”。别名:苤蓝、撇蓝、茄连、甘蓝、玉蔓青、芥兰头、玉头、香炉菜。出处:本品载于《滇南本草》,原名苤蓝。《农政全书》"芥蓝"条载:"但食根之菜,如芥、芦菔、蔓青之属,魁皆在土中;此
    • 搬倒甑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5次
      搬倒甑,中药材“搬倒甑”。别名:七星箭[四川]。性味:甘、辛,温。功能主治:解痉,镇痛。用于胃炎,胃溃疡,胆道蛔虫症,胆囊炎及蛔虫病引起的疼痛。用法用量:根1~1.5钱,或研粉每服1.5~3分,每日3次
    • 拔毒草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5次
      拔毒草,中药材“拔毒草”。别名:筋骨草、散血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1750m,有时可达2600m的林下阴湿处、水沟边及路边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原形
    • 抱树莲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6次
      抱树莲,中药材“抱树莲”。别名:抱石莲、瓜子菜、飞莲草。性味:甘、淡,微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用于黄疸,淋巴结结核,腮腺炎,肺结核咯血,血崩,乳腺癌,跌打损伤。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鲜
    • 报春花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5次
      报春花,中药材“报春花”。别名:橡只玛尔布(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水沟旁及潮湿处。分布西南及西藏、内蒙古、新疆。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茎粗而短,具多数须根。单
    • 扒地蜈蚣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5次
      扒地蜈蚣,中药材“扒地蜈蚣”。别名:扛棺回。性味:微酸、涩,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解毒。用于各种毒蛇咬伤及跌打损伤。用法用量:1~2两,捣烂取汁冲白酒内服;药渣敷于伤口周围。
    • 扁青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5次
      扁青,中药材“扁青”。别名:白青(《本经》),碧青(《唐本草》),石青,大青(《纲目》)。出处:《本经》。原形态:产于铜矿氧化带中。单斜晶系。晶体短柱状或板状。通常星粒状、肾状、散射状、土状等块体或被覆
    • 扁轴木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5次
      扁轴木,中药材“扁轴木”。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热带各地广为栽培,也有野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原形态:扁轴木 小乔木,有刺。高达6m。具光滑绿色的树皮。二回偶数羽状复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