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学百科>> 中药材
    • 白紫草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5次
      白紫草,中药材“白紫草”。别名:黑阳参、狗舌草、牛舌头菜。性味:苦、微甘,凉。功能主治:清热养阴,解毒。用于阴虚发热,尿路感染,肝炎;外用治口腔炎,疮疡肿毒。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根研末撒患处,
    • 白粱米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6次
      白粱米,中药材“白粱米”。出处:《别录》。原形态:粱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植物形态详"粟米"条。性味:《别录》:"甘,微寒,无毒。"。功能主治:和中,益气,除热。治胃虚呕吐,烦渴。 ①《别录》:
    • 白粉蝶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6次
      白粉蝶,中药材“白粉蝶”。别名:白蝴蝶、粉蝶、菜白蝶。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在华北一年发生4代、5代,在浙江一带1年发生78代。以蛹越冬,成虫喜欢在白昼强光
    • 白粉藤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6次
      白粉藤,中药材“白粉藤”。别名:独脚乌桕、夜牵牛、白面水鸡、青龙跌打、山葫芦、山鸡蛋、飞龙接骨。性味:根:微辛,平。藤、叶: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根:化痰散结,消肿解毒,祛风活络。用于颈淋巴结结核,
    • 白簕枝叶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5次
      白簕枝叶,中药材“白簕枝叶”。别名:白茨叶、白勒远。原形态:攀援状灌木,高17m。枝细弱铺散,老枝灰白色,新枝棕黄色、疏生向下的针刺,刺先端钩曲,基部扁平。叶互生,有3小叶,稀45;叶柄长26cm,有刺
    • 白粉蕨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6次
      白粉蕨,中药材“白粉蕨”。别名:小蕨萁。生境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四川、贵州、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清热凉血。主治咳血,刀伤。用法用量:3~4钱。外用
    • 白竻薳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5次
      白竻薳,中药材“白竻薳”。别名:白茨叶(《分类草药性》),白竻花叶(《福建中草药》)。出处:《生草药性备要》。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刺三甲"条。性味:《本草求原》:"苦辛,微寒。"。功能主治:治痈
    • 白石英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5次
      白石英,中药材“白石英”。性状:呈不规则的块状,多具棱角,大小不一。全体呈白色或乳白色,有的微带黄色。表面不平坦而光滑,有脂肪样光泽。质极坚硬,体重,破而不平齐,边缘较锋利,可划刻玻璃。无臭,无味。炮制
    • 白石花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7次
      白石花,中药材“白石花”。别名:石花、石衣、虾蟆皮。性味:甘、凉。功能主治:凉血解毒。用于无名肿毒。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用菜油调匀敷患处。别名:石花、石衣、蛤蟆皮。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树干上和岩石表面
    • 白石脂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7次
      白石脂,中药材“白石脂”。性味:甘、酸,平。功能主治:为涩肠止泻药。现一般外用做吸收剂。别名:白符、随(《吴普本草》),白陶土、高岭土(《矿物药与丹药》)。出处:《本经》。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水化硅酸铝
    • 白石榴花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7次
      白石榴花,中药材“白石榴花”。出处:《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产四川。原形态:①白石榴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6米。小枝圆形或有微棱,枝端呈刺状,光滑无毛。叶对生或簇生于短枝,具短叶柄;叶片矩圆形、倒卵
    • 白石榴根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6次
      白石榴根,中药材“白石榴根”。出处:《福建中草药》。性味:《福建中草药》:"苦涩,微温。"。功能主治:祛风湿,杀虫。治风湿痹痛,蛔虫、寸白虫、姜片虫病。 《福建中草药》:"杀虫收涩。"。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