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学百科>> 中药材
    • 丛毛榕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9次
      丛毛榕,中药材“丛毛榕”。别名:铁牛入石、竹叶牛奶仔、母猪精、细叶牛奶树、石榕、奶汁草。生境分布:福建、广东、贵州。性味:甘、微辛,温。功能主治:祛风行气,健脾利湿。主治关节风湿痛,劳倦乏力,消化不良,
    • 丛毛榕根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6次
      丛毛榕根,中药材“丛毛榕根”。别名:铁牛入石、竹叶牛奶仔、小叶钻石风、奶汁草(《福建中草药》)。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林阴处。分布贵州、广西、福建、浙江等地。原形态:落叶灌木。分枝
    • 丛枝蓼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6次
      丛枝蓼,中药材“丛枝蓼”。别名:水红辣蓼、辣蓼(《全展选编·传染病》)。出处:《全展选编·内科》。生境分布:生于溪边或阴湿处。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原形态:丛枝蓼,又名:簇蓼。 平卧或斜生草本,高30~60
    • 鼻血雷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28次
      鼻血雷,中药材“鼻血雷”。别名:鼻血连(《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出处:《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阴湿处。分布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原形态:管花马兜
    • 鼻血草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28次
      鼻血草,中药材“鼻血草”。别名:红活美、滇荆芥、土荆芥。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吐血,鼻出血,麻风,皮肤瘙痒,疥疮。用法用量:1~2两。别名:红活美(《四川常用中草药》)。出处:《四川
    • 鼻烟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23次
      鼻烟,中药材“鼻烟”。出处:《纲目拾遗》。功能主治:《纲目拾遗》:"通关窍,治惊风,明目,定头痛,辟疫。""能追风发汗。"。用法用量:外用:搐鼻。制法:《广大新书》:"造鼻烟法:香白芷二分,北
    • 鼻涕果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25次
      鼻涕果,中药材“鼻涕果”。别名:蜜心果、粘心果。性味:苦,凉。有毒。功能主治:散瘀消肿,止血。用于骨折,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疮疖。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根或果捣烂敷患处。别名:撒罗夷、马耳子果、密心果、
    • 鸨油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5次
      鸨油,中药材“鸨油”。别名:地鵏油、老鵏膏。生境分布:我国东部地区的西部,冬迁我国北部。炮制:冬至翌春猎捕,捕后去毛及内脏,煮肉,将漂于上面的油脂收集起来,再放入锅内,炼去水分,放凉即得脂肪。功能主治:
    • 鸨肉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5次
      鸨肉,中药材“鸨肉”。出处:《饮膳正要》。生境分布:栖于空旷的草原上,善奔驰,常成群觅食,食物以植物质为主。繁殖于我国北部,迁至华北平原越冬。原形态:大鸨,又名:独豹(郭璞),鸨(《饮膳正要》)。 嘴铅
    • 鸊鷉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6次
      鸊鷉,中药材“鸊鷉”。别名:鷉、须赢(《尔雅》),刁鸭(《食疗本草》),油鸭(《纲目》),水鸰仃(《医林纂要》),水葫芦(《中国动物图谱·鸟类》)。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分布亚洲东部的湖沼或泽地
    • 鷩雉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5次
      鷩雉,中药材“鷩雉”。别名:赤鷩(《山海经》),鵕鸃(《汉书》),采鸡(《逸周书》),锦鸡(《禽经》),金鸡(《纲目》)。出处:《本草拾遗》。生境分布:平时常单独或成对栖息于多岩的山地及岩坡,出没于矮树
    • 鳖血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7次
      鳖血,中药材“鳖血”。别名:团鱼血。生境分布:从东北到海南岛、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功能主治:滋阴退热。并有强壮作用。 治肺结核潮热:鳖1只,取血,以热黄酒适量,冲服,当日服完,以能持续用者为好。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