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学百科>> 中药材
    • 栗柄金粉蕨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3次
      栗柄金粉蕨,中药材“栗柄金粉蕨”。别名:亮叶乌蕨、野鸡尾、石发、红蕨蕨、金花草、孔雀尾。生境分布:广东、福建至西南各省。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血。主治黄疸型肝炎,流行性感冒,咳嗽,腮
    • 栗子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6次
      栗子,中药材“栗子”。别名:板栗(《唐本草》),栗果(《滇南本草》),大栗(《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千金·食治》。生境分布:分布辽宁、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
    • 栗寄生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2次
      栗寄生,中药材“栗寄生”。别名:柃寄生、螃蟹脚、吊兰、胡龙须、方叶子、樟木寄生、油茶寄生、梅子寄生、三稔寄生。出处:栗寄生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栗寄生,云南栗树上有之。长条下垂,扁茎密节,一平
    • 栗壳牛肝菌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2次
      栗壳牛肝菌,中药材“栗壳牛肝菌”。别名:点柄粘盖牛肝。生境分布:夏秋两季生于松林内地上,形成菌根。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贵州、云南。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治疗大骨节病。
    • 栗叶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4次
      栗叶,中药材“栗叶”。出处:《滇南本草》。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治喉疔火毒,煎服(二至三钱)。" ②《现代实用中药》:"为收敛剂。外用涂漆疮。"。出处:出自《滇南本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
    • 栗壳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2次
      栗壳,中药材“栗壳”。出处:《食疗本草》。性味:《纲目》:"甘涩,平,无毒。"。功能主治:治反胃,鼻衄,便血。 ①孟诜:"煮汁饮之,止反胃消渴。" ②《日华子本草》:"治泻血。"。用法用量:
    • 栎叶槲蕨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2次
      栎叶槲蕨,中药材“栎叶槲蕨”。别名:树上槲蕨、树骨碎补。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缘、路旁的老树干上或季雨林的树干上及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等地区。原形态:植株高约1
    •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3次
      栗,中药材“栗”。别名:板栗、毛栗壳、栗子树、大栗。生境分布:辽宁、陕西、河北、山东、江西、四川、湖南、广西。化学成分:果实含有糖类、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等。 树皮含有鞣质。性味:果实:甘,温。
    • 柳花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2次
      柳花,中药材“柳花”。别名:杨花(《摘元方》),柳椹(《岣嵝神书》),柳蕊(《纲目拾遗》)。出处:《本经》。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 ③《滇南本草图说》
    • 柳絮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2次
      柳絮,中药材“柳絮”。别名:柳实(《本经》),柳子(《别录》)。出处:《本经》。性味:《本草别说》:"性凉。"。功能主治:止血,祛湿,溃痈。治吐血,湿痹四肢挛急,膝痛,痈疽脓成胀痛不溃,创伤出血。
    • 柳穿鱼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3次
      柳穿鱼,中药材“柳穿鱼”。性味:咸、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用于黄疸,小便不利;外用治痔疮。用法用量:2~3钱;外用适量煎水熏洗。出处:《内蒙古中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沙质地
    • 柳白皮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3次
      柳白皮,中药材“柳白皮”。出处:《证类本草》。化学成分:含水杨甙及3.10~9.12%鞣质。药理作用:水杨甙有退热作用。参见"柳枝"条。性味:《唐本草》;"枝皮味苦,寒,无毒。"。功能主治: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