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学百科>> 中药材
    • 落叶梅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3次
      落叶梅,中药材“落叶梅”。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山坡灌丛和林下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原形态:裸茎碎米荠 多年生草本,高615cm。全株无毛。根状茎短,匍匐生长,其上有小的淡
    • 萝藦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4次
      萝藦,中药材“萝藦”。别名:白环藤、奶浆藤、天浆壳、婆婆针线包,青小布。性味:根:甘,温。 果壳:辛,温。 全草:甘、微辛,温。功能主治:根:补气益精。用于体质虚弱,阳痿,白带,乳汁不足,小儿疳积;外用
    • 萝藦子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2次
      萝藦子,中药材“萝藦子”。别名:斫合子(《本草拾遗》)。出处:《唐本草》。化学成分:含混合甙约0.3%,其中糖分是多种脱氧糖:D加拿大麻糖、D沙门糖、L夹竹桃糖、D洋地黄毒糖。甙元是酯型妊烯类化合物,水
    • 萝芙木茎叶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2次
      萝芙木茎叶,中药材“萝芙木茎叶”。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性状:干燥茎直径约1~2厘米,向上渐细,圆柱形,灰色至灰绿色,幼茎绿色,有3~5个角棱及田点状皮孔,并具纵皱。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不平坦。气
    • 萝芒树皮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3次
      萝芒树皮,中药材“萝芒树皮”。别名:山马皮、黑度度。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2000m的山谷、山坡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原形态:小乔木,高68(15)m,小枝粗壮,皮粗糙,幼时被锈色
    • 萝芙木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2次
      萝芙木,中药材“萝芙木”。性味: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镇静,降压,活血止痛,清热解毒。用于高血压病,头痛,眩晕,失眠,高热不退;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
    • 菱蒂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2次
      菱蒂,中药材“菱蒂”。出处:《纲目拾遗》。功能主治:①《纲目拾遗》:"治疣子(俗名饭僖),用鲜水菱蒂搽一、二次即自落。" ②《本草推陈》:"治胃溃疡。"。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1.5两。
    • 萝卜防己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21次
      萝卜防己,中药材“萝卜防己”。别名:土木香[云南思茅]。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止痛,舒筋活络。用于胃痛,胃肠炎,食物中毒,风湿痛,跌打肿痛。用法用量:2~3钱,水煎服;或研粉每服3~5分
    • 菱茎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2次
      菱茎,中药材“菱茎”。出处:《本草推陈》。性味:甘涩,平,无毒。功能主治:治胃溃疡及多发性疣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1.5两。外用:捣烂敷、擦。别名:菱草茎。出处:出自《本草推陈》。原形态:一
    • 菱粉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6次
      菱粉,中药材“菱粉”。出处:《纲目拾遗》。化学成分:含直链淀粉15%。功能主治:①朱权:"补中。" ②《纲目拾遗》:"补脾胃,强脚膝,健力益气,行水,去暑,解毒。"。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 菱叶山蚂蝗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5次
      菱叶山蚂蝗,中药材“菱叶山蚂蝗”。别名:小粘子草。出处:《贵州草药》。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下或草坡中。分布江苏、山东、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台湾、贵州、甘肃、陕西、云南等地。原形态:小灌木,高约
    • 菱壳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5次
      菱壳,中药材“菱壳”。别名:菱皮(《滇南本草》),乌菱壳(《纲目》),风菱角(《医宗汇编》)。出处:《纲目拾遗》。功能主治:治泄泻,脱肛,痔疮,疔肿,黄水疮,天泡疮。 ①《滇南本草》:"烧灰为末,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