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学百科>> 中药材
    • 熊骨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9次
      熊骨,中药材“熊骨”。生境分布:东北、西南。性味:咸、微辛,温。功能主治:除风湿。主治风湿骨痛。用法用量:配方用,1~2两,作煎剂或酒剂。出处:《食疗本草》。生境分布:主产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等地。
    • 熊蕨根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20次
      熊蕨根,中药材“熊蕨根”。出处:《国药的药理学》。生境分布:生于灌木丛中或林下。分布山东、浙江、江西、湖北、陕西、四川、云南、广西等地。原形态:狭顶鳞毛蕨,又名:半边草。 多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
    • 熊脂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8次
      熊脂,中药材“熊脂”。别名:熊白(陶弘景),熊恤(《洞天奥旨》)。出处:《本经》。生境分布:产四川、云南、黑龙江、吉林等地。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熊胆"条。性状:熊油色白微黄,略似猪油,寒冷时凝结成膏
    • 熊脑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7次
      熊脑,中药材“熊脑”。出处:《唐本草》。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熊胆"条。功能主治:①《唐本草》:"疗诸聋。" ②《日华子本草》:"去白秃风屑,疗头旋并发落。" ③《本草蒙筌》:"除耳聋耳鸣。
    • 熊肉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7次
      熊肉,中药材“熊肉”。出处:《本草经集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熊胆"条。化学成分:罐头熊肉(品种未详)含水分63.85%,粗蛋白质7.27%,粗脂肪26.79%,灰分1.09%。性味:甘,温。 ①
    • 熊筋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8次
      熊筋,中药材“熊筋”。出处:《本经逢原》。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熊胆"条。功能主治:《本经逢原》:"壮筋强力,与虎骨之搜风壮骨无异。"。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浸酒服。出处:出自《本经逢原》。生境分
    • 熊油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20次
      熊油,中药材“熊油”。别名:熊脂。生境分布:东北、西南。性味:甘,寒。功能主治:除风湿,缓筋急,补血杀虫。主治肿胀积聚,外用涂面上皯疱("疱")及臁疮。用法用量:一日量3~9钱,每500克熊油入花椒
    • 熊尾草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9次
      熊尾草,中药材“熊尾草”。别名:两广直管花、杂发直管草、当芽、山薄荷、蛇头花。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阴外岩石山地或路旁。 资源分布:布于广东、广西。原形态:石生鸡脚参,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具分枝,四棱
    • 熊掌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7次
      熊掌,中药材“熊掌”。生境分布:东北、西南。炮制:将熊掌外用湿泥包裹,用火烧至干燥时,剥去泥土及去毛,水浸切碎用。性味:甘,平。注意:内热有外感者忌用。功能主治:除风湿,风寒湿痹及诸虚损症。用法用量:1
    • 焮麻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9次
      焮麻,中药材“焮麻”。别名:钱麻、红活麻、蝎麻、大荨麻。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000m的山谷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1m。茎粗约5mm,密生或疏
    • 溪黄草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8次
      溪黄草,中药材“溪黄草”。别名:熊胆草、山熊胆、风血草、黄汁草。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肠炎,痢疾,跌打肿痛。用法用量:0.5~1两。别名:熊胆草、血
    • 溪荪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7次
      溪荪,中药材“溪荪”。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坡地、潮湿草地和沼泽地。其他地区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等地。原形态:溪荪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茎粗壮,斜伸、包被棕褐色残留叶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