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学百科>> 中药材
    • 岩丸子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21次
      岩丸子,中药材“岩丸子”。别名:石鼓子、一口血、独牛。性味:甘、苦,微寒。功能主治:解毒,散瘀,止血。用于跌打损伤,狂犬咬伤,红崩白带;外用治骨折。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 宜梧叶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21次
      宜梧叶,中药材“宜梧叶”。别名:胡颓子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空旷地区和山坡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等地。原形态:福建胡颓子 常绿直立灌木,高12m。具粗壮长棘
    • 岩七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9次
      岩七,中药材“岩七”。别名:竹节七、小万年青、白马分宗。性味:苦、微甘,寒。有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用于喉炎,扁桃体炎,肾炎水肿;外用治骨折肿痛,疮疖,跌打损伤,腰痛。用法用量:1
    • 宜昌荚蒾叶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9次
      宜昌荚蒾叶,中药材“宜昌荚蒾叶”。原形态:宜昌荚蒾 落叶灌木,高达3m。幼枝密被星状毛和柔毛,冬芽小而有毛,具2对外鳞片。叶对生;叶柄长35mm,有钻形托叶;叶纸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57cm,宽
    • 宜梧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9次
      宜梧,中药材“宜梧”。别名:白叶刺根、锅底刺、椬梧、柿模、咸匏柴、胡颓子、白叶刺。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空旷地区和山坡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等地。原形态:福建胡
    • 宜昌荚蒾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8次
      宜昌荚蒾,中药材“宜昌荚蒾”。别名:糯米条子。生境分布:陕西、山东、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河南、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性味:涩,平。功能主治:清热,祛风,除湿,止痒。 口腔炎:鲜叶适量,
    • 夜香牛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9次
      夜香牛,中药材“夜香牛”。别名:伤寒草、消山虎。性味:苦、微甘,凉。功能主治:疏风散热,凉血解毒,安神。用于感冒发热,咳嗽,痢疾,黄疸型肝炎,神经衰弱;外用治痈疖肿毒,蛇咬伤。用法用量:干品0.5~1两
    • 宜昌楼梯草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7次
      宜昌楼梯草,中药材“宜昌楼梯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900m的山地林下或沟边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高约25cm,不分枝,无毛。叶
    • 夜花藤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9次
      夜花藤,中药材“夜花藤”。别名:吼喃浪[傣语]。生境分布:云南、福建、广东、广西。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消炎利尿。主治咳血,咯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外用研粉
    • 夜明砂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23次
      夜明砂,中药材“夜明砂”。别名:蝙蝠屎、天鼠屎、檐老鼠屎。炮制:焙干用。归经:入肝经。性味:辛,寒。功能主治:清热明目,活血消积。用于夜盲症,白内障,角膜云翳。用法用量:1~3钱。备注:(1)夜明砂为肝
    • 夜来香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8次
      夜来香,中药材“夜来香”。别名:夜香花、夜兰香。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清肝,明目,去翳,拔毒生肌。 花、叶、果:用于急慢性结合膜炎,角膜炎,角膜翳;麻疹引起的结膜炎。 鲜叶:外用治已溃疮疖脓肿,脚
    • 夜吹箫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次数:18次
      夜吹箫,中药材“夜吹箫”。别名:炮仗筒、来色木、梅竹叶。生境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性味:苦,凉。功能主治:破血,祛风,平喘。主治哮喘,风湿性关节炎,月经不调,黄疸型肝炎,水肿。用法用量:0.5~1两。